当代中国林业耦合论初探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邵权熙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20000版次: 1页数: 166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0978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林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从宏观上看,林业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巨系统,林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从林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林业经历了一个由侧重林业经济系统到以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为主导的过程,各个时期林业发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结、揭示林业与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林业发展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林业战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书首先对林业以及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详细梳理,对林业生态系统、林业经济系统、林业社会系统进行了系统论述。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林业系统与生态系统、林业系统与经济系统、林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有如下几点:
(1)林业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林业建设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转变的必然,也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2)森林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又是林业发展的主导。森林资源对人类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是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只有控制在不超越其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与社会系统发生着广泛的联系,具有紧密的关系。社会技术进步、教育发展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林业发展也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进步。同时,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作者简介
邵权熙,1965年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现为中国林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博士。
1987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中国林业报,林业部宣传司、办公厅,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2002年9月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工作至今。中国林学会会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树木学分会会员,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园林学会会员。
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取得园林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7月取得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
从事林业工作二十多年来,主要编撰或文章收录的图书如《China’s Forestry 1999—2005》、《中国名树名花名鸟》、《中国林业年鉴2002—2007》、《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世界园林乔灌木》等十多部图书,在人民日报、经济参考、中国绿色时报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论文、评论、消息、报道近百篇。
目录
1导论
题词
序一
序二
前言
1导论
1.1林业生态经济社会耦合论研究背景
1.2研究思路
2理论基础简述
2.1耦合论
2.1.1耦合概念
2.1.2系统耦合
2.1.3耦合论在林业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的运
2.2产业结构理论
2.2.1产业结构概念及其分类
2.2.2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2.3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4林业产业结构及其演进
2.3生态经济学理论
2.3.1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3.2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4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
2.4.1系统论内涵
2.4.2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
2.4.3林业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
2.4.4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理论
2.5可持续发展理论
2.5.1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
2.5.2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基本概念与相关范畴
3.1系统与系统耦合
3.1.1系统
3.1.2耦合
3.2林业与林业系统
3.2.1林业及其作用
3.2.2林业生态体系
3.2.3林业产业体系
3.2.4林业社会体系
4林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4.1林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关系表现形式
4.1.1森林生态系统
4.1.2湿地生态系统
4.2林业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4.2.1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4.2.2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4.3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新林业历史性转变
4.3.1转变原因
4.3.2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林业历史性转变对林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5林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关系研究
5.1林业与经济关系表现形式
5.1.1森林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5.1.2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5.2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5.2.1我国森林资源状况
5.2.2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5.2.3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测度
……
6林业系统与社会系统关系研究
7林业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阐释
8构建林业生态经济社会耦合模式的探讨
9林业与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及耦合模式演绎中国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10绪论及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2理论基础简述
2.5可持续发展理论
2.5.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热切关注。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世界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60-80年代,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企图寻求一种既能够发展经济,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来源。针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各方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生态持续性。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社会发展可持续性。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巴伯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科斯、坦萨等人则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经济系统与更大程度上动态的但正常条件下变动更缓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
(4)以科技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缩小技术差距。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一概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布伦特兰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