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英语:新课标高分阅读(高二版)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二年级,英语,
作者: 陈穆嘉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69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 32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54218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内容新颖,题材广泛;难易适中,语言地道;分类详细,设题科学;方法得当,解析到位;培养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完全根据教育部新课标分年级编写,全面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精选优美阅读材料,体现最新命题趋势。详细分析答题思路,重点介绍方法技巧。
内容简介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小考还是大考,阅读理解都是英语考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占分值比例较大,而且难度也不小。可以这样说,一个考生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分数的高低,所以顺利通过阅读这一关是许多同学最最期盼的事,而本套《哈利英语新课标高分阅读》系列丛书正是为满足同学们这一期盼而编写的。本套丛书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一、依据课标,难易适中。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分年级编写,文章难度与新课标对各年级的阅读要求相吻合,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二、题材广泛,内容有趣。本套丛书所选阅读材料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最新的时事新闻,也有古老的神话故事;既有严肃的政治经济,也有轻松幽默笑话;既有开拓视野的科普知识,也有健身休闲的娱乐游戏,等等。总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也非常有趣,同学们会在阅读的同时得到享受,在享受的同时提高能力。
三、标准题目,分类详尽。本套丛书的初中三册,对于所选文章均归纳了醒目有趣的标题,不仅可勾起同学们的眼球,而且可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高中三册则根据其内容特点细分出了社会生活类、人物故事类、时事新闻类、文化教育类、政治经济类、历史地理类、科普知识类、自然环保类、风俗习惯类、文学艺术类、广告宣传类、体育游戏类、幽默笑话类、奇闻趣事类、智力竞赛类、乱七八糟类等近20个小类,包括了大考、小考中可能涉及的所有考试题材。
四、方法全面,讲解透彻。本套阅读丛书除在每本书的前面部分安排了一定篇幅的阅读方法指导外,还在具体的试题讲解中根据不同文章类型和设题特点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做题方法。如指出各个小题属事实细节题还是推理判断题,是词义猜测题还是主旨大意题等。同时,对于每道试题的命题依据、分析思路、答题技巧等也作了详细的讲解。高中三册阅读还对于细分的近20个小类阅读题材从总体上分析了材料特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等。
目录
第一部分 阅读方法总论
1、新课标对高二(七级)阅读的要求
2、高中生必须掌握的3种阅读策略
3、高中生必须避免的5种错误阅读方法
4、高中生应熟悉的5类阅读命题形式
5、做阅读理解题的8种常用方法
6、猜测生词词义的8种常用方法
第二部分 高二学生能做的高考题
1、高考真题的重要性
2、如何对待高考真题
3、高二学生能做高考真题吗
4、高二学生能做的部分高考真题
第三部分 分类阅读精编
1、社会生活类
2、人物故事类
3、政治经济类
4、时事新闻类
5、广告宣传类
6、文化教育类
7、科普知识类
8、历史地理类
9、自然环保类
10、体育健康类
11、风俗习惯类
12、文学艺术类
13、幽默笑话类
14、奇闻趣事类
15、智力竞赛类
16、乱七八糟类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阅读方法总论
1.新课标对高二(七级)阅读的要求
(1)能从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4)能够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2.高中生必须掌握的3种阅读策略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同学们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高中学生主要可使用的阅读策略有快读、跳读和细读。
(1)快读。快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快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
(2)跳读。即根据问题信息跳跃性地阅读文章的某些段落或某些句子。跳读可以加强阅读的针对性、节约阅读时间和提高阅读效率。许多阅读理解的事实细节题均可用跳读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从而迅速作出选择。
(3)细读。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以后,即在该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弄清文章字里行间的潜在意思。在细读时,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识等来推测其意思;对难以看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手段,对其加以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