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史教程

中外大学史教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世界各国教育,

作者: 王杰主编

出 版 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8271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一改传统教育史教材的写作范式,在结构上将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介绍中国大学的发展历史,作为本书的重点内容介绍得比较详细;中篇介绍了与大学史有关的专题史的内容,将原本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部分的内容相对集中为专题内容,便于读者掌握;下篇介绍外国大学的发展历史,考虑到篇幅限制,不可能介绍得很详细,采取了以介绍高等教育为背景、突出介绍大学的方法。

本书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在编写时考虑了学生的层次特点,力争所表述的内容系统、史实简练、观点突出、对比明显、引发思考,在形式上集传授知识和启发思考为一体,新颖活泼,可读性强。本书也适合高校教师和高等教育史研究人员使用。

目录

绪论:中外大学史概论

上篇:中国大学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

第二章 中国近代的大学教育

第三章 抗战前的大学教育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大学教育

第五章 新中国的大学教育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的大学教育

第七章 国家重点大学

第八章 港、澳、台大学

第九章 留学教育

第十章 研究生教育

中篇:大学的本源

第十一章 大学的起源

第十二章 大学文化和精神

第十三章 大学的类型

第十四章 大学的结构

第十五章 大学的制度

第十六章 大学排行榜

下篇:外国大学史

第十七章 美国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十八章 英国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十九章 法国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二十章 德国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二十一章 俄国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二十二章 日本的高等教育及其大学

第二十三章 亚洲的其他大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中国大学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

中国古代是否有“大学!”,在高等教育研究者中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学”在中国古已有之。1982年出版的由蔡克勇主编的《高等教育简史》就提出:“我国办大学的历史最悠久。西周的辟雍、汉代的太学以及晋代以后的国子学等都属于大学性质。”1983年出版的由熊明安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则明确提出“我国大学的起源”,认为“殷商时代的右学是我国最早的大学”。私立大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1993年出版的由熊明安主编的《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一书,则设立章节分别撰写了“夏商西周时期的大学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学教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学教育”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大学教育”。集合以上学者的论点,综合表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大学”一词,在我国古籍中的确已存在了两千多年。孔丘门人曾参,曾作书并取名《大学》,开篇即书“大学之道”。朱熹注解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先秦学者所著《学记》一书,也有“大学之教”、“大学之法”的语汇。但是,古代所称的“大学”,也不一定专指一种机构。例如,在儒家经典《大学》中,就把它解释成一种博大高深的学问和修养,是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习这种学问,可以心正意诚,不偏不易;修习这种学问,可以知识丰富,智慧超群,能料知事物的本、末、始、终;修习这种学问,可以使人革新进取,坚定不移。这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至善”境界的大学问。

“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我国早在奴隶社会就有了“大学”的学校。殷商、西周时期的所谓“庠”、“序”、“辟雍”、“泮宫”、“瞽宗”等,就是当时“学校”的名称。同时有“东庠”、“西庠”、“右学”、“左学”、“大学”、“小学”之分。当时是“学在宫府”、“以吏为师”,说明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能享受到此时的“大学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开始走向没落,官府教育也随之衰落下来,此时私学兴起。私学主要是讲政治,讲伦理,传授知识,研究学术,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的属性。此时学术上形成了百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