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书法艺术之门系列 颜真卿勤礼碑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碑帖,
作者: 张军 编
出 版 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76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6300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楷、行、草书兼擅,其楷书庄严雄伟、气势开张,望之如端人正士,被誉为中国书法楷书第一。《勤礼碑》是颜真卿的晚年佳作,其书法艺术已趋于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遒劲严整、苍劲有力,字体刚健雄迈,充分展示了“颜体”风格。本书对该碑帖的笔法、结构、集字创作加以归纳讲解,是初学楷书者入门的向导,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颜真卿(700-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唐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其书雄强朴茂,世称“颜体”。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张旭,得其笔法。代表作有楷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行书《争坐位巾帖》、(傺侄文稿》等。
缬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大历十四年(779)立。石旧在陕西西安,宋元祜年间石佚。1922年在长安旧藩廨库基中重出时,碑已中断,今存西安碑林。正书。四面刻,三面存14行,行38字以石久埋土中,未经椎拓、剔剜,故铓铩如新,神采奕奕,书法气势磅礴,雄迈清整,为颜氏晚年佳作,重出土石断处每行缺一二字。重出土初拓本末行“长老之口故”之“故”字正当断处边缘而笔画尚未损,未几即损,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有影印本。有重刻本,字口光滑。
颜体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笔法上,追根究源,即使转为主的笔法和篆籀,汉简、民间藁草有机糅合起来。在结体上,变古法结体左倾右扬的侧面形象为水平式的正面形象,一改中宫紧凑,布白于字外的辐射状结体为中宫舒宕,布白于字中的结体,为大字书法的创作开辟了道路。“宋四家”中的苏、黄、蔡都得力于颜字,清代中叶的钱沣、何绍基、翁同龢都在颜字上下过功夫,钱得严整,何得秀拔,翁得厚重。
目录
颜真卿及其《颜勤礼碑》
第一部分 笔法
第一节 执笔
第二节 笔画
第三节 笔画的变化
第四节 偏旁部行
第五节 相同字的变化
第二部分 结构
第三部分 集字创作
第四部分 附录
农历、公历推算一览表
我国历史朝代与公元年对照简表
书学杂识
常用简繁字对照表
《颜勤礼碑》原碑拓本选页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笔法
第一节 执笔
一、执笔法
(一)指法
指法,就是指用手指执毛笔的方法。从古到今,书法的执笔姿势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单苞(即两指执笔)法、拔镫法(五字执笔法)等等。根据人手指的生理特征,我们提倡“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就是“撅、押、钩、格、抵”。实际上就是五指执笔法,具体就是五个手指各自都有分工。
撅:是指拇指的用法。用拇指第一节内侧紧贴笔管,由外向内用力。
押:是指食指的用法。食指第一节紧贴笔管,由外向内用力。
钩:是指中指的用法。中指第一节紧贴食指由外向内钩住笔杆。
格:是指无名指的用法。以无名指甲肉相连处由内向外抵住笔杆,与中指形成一个相对的力来平衡笔杆。
抵:是指小指的用法。小指紧贴无名指由内向外用力,对无名指起助力作用。
不管怎样用力或是用笔,执笔都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执笔宜松不宜紧。宋代米芾自述学书经验时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用力太大,使执笔过紧,必然造成手指的僵硬,直至影响着整个手腕的灵活性,所以执笔宜松不宜紧,要使整个手心虚空,不能抱成一团,使其能真正达到“指实掌虚”。
2.笔杆宜竖(直)不宜斜。要保证行笔中的中锋效果,就要使笔杆在行笔中处于基本竖直状态,而不能随意倾斜。而要保证笔杆的竖直,首先就要使手腕“平”、手掌“竖”。掌不竖,腕不平,笔杆就不能保证直立,那样就会造成行笔中的侧锋行笔,影响中锋行笔的效果。
若能遵循以上两条原则,行笔中就能运转自如,随意挥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