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上海教师资格)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孙绍荣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1字数:版次: 1页数: 17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7289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培训(高等学校教师用)教材。专供有志申请大学教师工作职务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和考取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使用。
本书在性质上是一本教材,作者对本书的责任是“编”。编者,采纳有关领域已经成熟的、共知的理论和方法也。但编写本书的实践告诉我们,编写其实也不容易。首先,要求编写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要知道与高等教育方法有关的领域有哪些,到哪里去寻找有关资料,特别是在目前现成的高等教育方法一类的书很少的情况下。其次,作为教材,要善于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选人本书。第三,作为培训教材,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精练,便于理解和记忆。第四,高等教育方法涉及知识广泛,要真正学好并不容易,本书要给读者进一步学习方向的提示。面对这些要求,我们感到能力有限,尽管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可能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本书再版时进一步改进。
本书的内容主要有有关理论和方法及案例和附录。其中,读者要注意的是案例和附录是为了加深理解或者为了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而设立的,这些都不是考试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
一、概述
二、课程的类型
第二节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一、课程计划
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运用
第三节大学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课堂讲授
二、讨论课
三、习题课
四、实验
五、实习
六、参观
七、指导论文或设计
第四节教育信息形式的优化
一、语言
二、符号
三、模型、音像和实物
四、信息形式的选择
第五节教育模式
一、与教育模式有关的概念
二、国外几种教育模式
第二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
一、科研能力的概念
二、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第二节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利用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一、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方式
二、科研项目在培养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一、社会能力的主要类型
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五、审美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节在社会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
一、社会活动的类型
二、社会活动的组织
第四章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第五章大学生发展评估与问题诊断
第六章大学生类别与教育特点
第七章现代教育设备
第八章网络教育
第九章高等教育方法研究与实验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
一、概述
课程也称教学科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如政治课、外语课、高等数学课等。本章所涉及的课程概念主要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也就是指某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体系。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curriculum(课程)。英语curriculum,源出于拉丁语“跑道”(cursum race course),转义到教育上的术语,就指学生的学习路线、学习进程。我国南宋朱熹所著《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提到的课程,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的意思,已基本接近于现代课程的概念。
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
二、课程的类型
大学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课程基础性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又可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