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单本教材)

中国语文(单本教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黄震云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384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3283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语文》的定位有工具说、教辅说、素质说,主干说等,这些理论不能截然分开,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能概全。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的不清晰。《中国语文》教材与教学的目标与特色应该是通过思想与学术、表达与欣赏、阅读与创作、知识与研究相结合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术理路、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水平与能力,使之拥有优秀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知识、方法。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语文》应该是基础课,名称用《中国语文》更为合适,不宜用《大学语文》命名;由于《中国语文》也涵盖了写作部分的内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亦可以代替《大学写作》。

就教材本身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中国语文》教材要有合理的指导思想,不能只编写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这应该成为《中国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中国语文》的讲授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教材的内容与格局安排要体现大学生特点。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两汉诗

(一)先秦两汉诗概述

(二)《诗经氓》

(三)《诗经黍离》

(四)屈原《九歌湘夫人》

(五)《汉乐府上邪》

(六)《汉乐府陌上桑》

(七)《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八)曹操《短歌行》

二、先秦两汉文

(一)先秦两汉文概述

(二)《论语侍坐》

(三)《庄子逍遥游》(节选)

(四)韩非《五蠹》(节选)

(五)《墨子非攻》(上)

(六)《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三、唐宋诗

(一)唐宋诗概述

(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崔颢《黄鹤楼》

(五)高适《燕歌行》

(六)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七)王维《新晴野望》

(八)李白《将进酒》

(九)杜甫《蜀相》

(十)白居易《长恨歌》

(十一)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十二)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十三)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十四)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十五)温庭筠《商山早行》

(十六)陆游《关山月》

四、唐宋词

(一)唐宋词概述

(二)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四)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五)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五、唐宋辽金文

(一)唐宋文概述

(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

第二章中国现代文学

第三章中国当代文学

第四章古代汉语

第五章现代汉语

第六章写作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

三、唐宋诗

(一)唐宋诗概述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座高峰。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数量浩繁。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收录诗作48900余首。后人编纂的《全唐诗补编》等又有2000多首。两者相加,共5万余首。但据史籍所载,这个数字还不及当年实际创作数量的百分之一。

2.诗人众多,名家辈出。仅《全唐诗》收录有姓名可考的诗人,就达2200余人。他们的身份,上自帝王将相,后妃宫女,下至贩夫走卒,倡优释道,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100多位,影响久远的大诗人20余家,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更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巨匠。

3.题材广泛多样。举凡国家大事、社会风情、民间习俗、边塞、山水、田园、咏史、咏物、言情、酬赠等等,都成为唐诗表现的对象。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

4.诗体完备。诗歌发展到唐代,在形式体制方面,已经无体不备,无体不工。明人胡应麟说:“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版)。无论哪一种体裁,都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成为后人学习揣摩的典范。特别是格律诗和词都主要出自唐人的创造,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写作形式。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202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聯絡我們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