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物理学,理论物理学,
作者: 徐滔滔 主编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36000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2826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是编者多年从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结构紧凑,实验内容丰富,共收入64个物理实验项目,有许多新颖的实验基础知识。书中对实验方法及其原理的叙述力求繁简适当,深入浅出,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行研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涉及物理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0.1 物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0.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0.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程序
第1章 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1.1测量与误差
1.2 不确定度的估算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4 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1.5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6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技术及操作规程
自测习题
第2章 基础性实验
实验2.1 长度的测量
实验2.2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2.3 物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实验2.4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
实验2.5 金属杆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2.6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2.7 冷却法测量金属材料比热容
实验2.8 电路故障判断
实验2.9 电阻元件电阻值的测量
实验2.10 电表的改装与校正
实验2.11 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2.12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2.13 牛顿环与劈尖干涉的观测及应用
实验2.14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2.15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第3章 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3.1 声速的测量
实验3.2 弦振动特性的研究
实验3.3 欧姆表的设计及制作
实验3.4 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及制作
实验3.5 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3.6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试
实验3.7 电子束的电聚焦和电偏转
实验3.8 电子束的磁偏转和磁聚焦
实验3.9 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3.10 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折射率和色散曲线
实验3.11 光栅衍射参数的测量
实验3.12 干涉仪测定光源相干长度和薄透明体的折射率
实验3.13 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的位移
实验3.14 用超声光栅测量声速
实验3.15 光电效应特性的观测
实验3.16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3.17 密立根油滴法测量电子电荷
实验3.18 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4章 研究设计性实验
4.0 研究设计性实验概述
课题4.1 物体密度的测量
课题4.2 黑箱探谜
课题4.3 设计与组装简易万用电表
课题4.4 双踪示波器测量相位角
课题4.5 示波器测量超声波衰减曲线和压电换能器转换效率
课题4.6 单臂电桥测量电压表内阻
课题4.7 替代法测量线性电阻
课题4.8 补偿电压法测量电阻
课题4.9 U31型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校准微安表
课题4.10 U131型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测量低电阻及材料的电阻率
课题4.11 望远镜组装及其视放大率的测量
课题4.12 最小偏向角法测量光波波长
课题4.13 全息照相
课题4.14 二极管特性的研究
课题4.15 三极管的应用研究
课题4.16 三极管放大倍数测试仪的设计制作
课题4.17 转动惯量的测量及研究
课题4.18 反射光偏振性的研究
课题4.19 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量
课题4.20 材料力学特性的研究
课题4.21 动态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课题4.22 干涉法测量金属的热膨胀系数
课题4.23 落针法测定液体的黏性系数
课题4.24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课题4.25 交流电桥的研究及应用
课题4.26 利用p—n结特性测量玻尔兹曼常量
课题4.27 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
课题4.28 微波特性的研究
课题4.29 温差电现象的研究
课题4.30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测定
课题4.31 氢燃料电池工作性能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际单位制
附录B 基本物理常量
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索引
书摘插图
第1章 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1.1 测量与误差
Measurement and errors
物理实验是研究者根据项目的目的,创造一定的条件,使物理过程在实验场所再现,并运用科学仪器、方法,探求其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物理实验一般包含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两个层面。定量研究要进行测量,而测量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数据处理、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及操作规程等基本知识。
1.1.1 测量(Measurenlent)
1.测量及单位
测量就是用相应的手段对实验中的现象和客观实体取得定量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要知道被测对象的量值,首先要选择一个标准量,用它与被测对象比较,得到的比值即为被测对象的量值。显然,这个量值的大小与所选择的标准量的单位有关。单位越大,量值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测量结果应具有量值与单位两个要素。
选作比较用的标准量必须是国际公认的、唯一的和稳定不变的。各种测量仪器,如米尺、秒表、天平等,都有符合一定标准的单位和与单位成倍数的标度。物理学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采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所确定的国际单位制(SI)。它以米(m,长度)、千克(kg,质量)、秒(s,时间)、安[培](A,电流)、开[尔文](K,热力学温度)、摩尔(tool,物质的量)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为基本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均可由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称为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详细内容请查阅附录A国际单位制介绍。
2.测量的分类
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可以用测量仪器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等都是直接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如长度、温度、电压等称为直接测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