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陈友清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39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6874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法治实践中的法制冲突的专著。借助比较、典型案例解析和社会冲突理论等分析工具,多维度展示了“一国两制”法治实践中的宪政、立法、司法等法制冲突,探究了这种冲突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法学方法等成因,对冲突的制度、社会和理论效应作出了价值评价,探讨了一国两制宪政体制及其法律载体《基本法》的整合空间,对“一国两制”下法制冲突的向度进行了初步前瞻,独创性地提出了全球化、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背景下的“中国法系”理论进路。
作者简介
陈友清,1962年出生,江苏兴化人,1978年入伍,大校军衔。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干事、秘书、副营长。教员、参谋,处长,现任广州军区港澳驻军事务办公室主任。南京陆军学校毕业,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律英语进修班结业,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普通法共同试证书,香港大学法学院专业证书。
主要从事法理学,军事法和“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加了付子堂教授主持的“社会转型与法律发展”国家项目和《宪政的哲学基础》的翻译。
目录
缩略语
引论
一、本书的逻辑起点
二、本书的主题和终极归宿
三、本书的研究视角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制冲突:法治实践的基本维度
一、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时期划分
二、法制冲突阶段
三、法制冲突主题
四、法制冲突主体
五、小结
第二章 冲突主题:个案的学理探微
一、法治实践的“宪法性危机”:“马维昆案”
二、一国两制下的宪政博弈:“居留权”系列案
三、中央立法在特区的实施:“国旗、区旗案”
四、特区的宪政义务:“落实基本法条立法案”
五、“政制改革案”
六、小结
第三章 冲突归因:法制转型与磨合
一、制度成因
二、意识形态成因
三、社会文化和心理成因
四、法学方法成因
五、小结
第四章 冲突与整合:法制冲突的效应
一、冲突的制度效应
二、冲突的社会效应
三、冲突的理论效应
四、小结
第五章 冲突与回应:宪政完善的空间
一、基本法救济的完善
二、宪法性惯例的宪政空间
三、具体制度和机制建构
第六章 冲突与发展:宪政及理论向度
一、现实向度:冲突仍将存续
二、宪政向度:冲突的宪法裁判
三、理论向度:“大中国法学”与“中国法系”
结语
余论:香港的中国使命与“中国法系”的理论进路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冲突主题:个案的学理探微
为进一步展示一国两制法治实践中的法制冲突,更为揭示和解析这种冲突中蕴涵的宪政制度、法治理念、法律传统、法律技术等意趣,本章从近十年来发生的冲突案中,选择四个作者看来最具典型和示范意义、也最 具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案例进行独立学理解析。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解析并不是孤立的,而与本文的论题极具关联性,也与本文的构建具逻辑上的一体性。本章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在其他各章中也有涉猎。但更为重要是,这些个案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关系到一国两制下中央与特区的宪政关系,并且这一关系都是作为冲突主线而展示的。或者说,我们可以从特区司法机关的判词中,探寻其处理这一关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案例之中和之后各冲突主体、社会特别是学界的回应,在更宽阔的理论空间,并跳出实然限制,追问处理这一关系的应然向度。
一、法治实践的“宪法性危机”:“马维昆案”
马与其他两名被告人一起,于1995年8月15日以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罪被起诉至高等法院。该罪是一项普通法而非成文法罪名。案件排期在1997年6月16日开庭。庭审第5天,第二上诉人向法庭提出永久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请求。6月27日,也即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法官拒绝了第二上诉人的请求。香港回归前,该案已经开庭审理了九天,因为回归公众假日而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