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史

分類: 图书,历史,世界史,欧洲史,
作者: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著,李活 译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82-5-1字数:版次: 1页数: 46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001188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内容简介
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作者摈弃了过去排列史实的编年史写法,用生动具体的文笔记叙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从建立城邦直至1492年止的历史;他一反过去教士修史充满宗教迷信的做法,而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书中提供了一些生动的史料,例如:梳毛工人起义经过、美第奇家族的商业经营和统治的部分情况,以及对热那亚的圣焦尔焦银行的描述等。但更主要的是,作者运用人文主义的观点,写了人的历史,揭露了教皇及其他统治者的贪婪、狡诈、穷兵黩武等。
马基雅维里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些国家的大臣采用了这种治术。有的思想家发表著作与之呼应。但同时也遭到另一部分人的反对,指摘他嘲弄宗教,败坏道德,鼓吹邪恶,行为放荡。
作者简介
马基雅维里(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的《佛罗伦萨史》是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
马基雅维里的故乡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中世纪的意大利是经济上的先进地区,早在十四、五世纪,这里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但是它在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十五世纪后半期,半岛上存在着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教皇辖地和那不勒斯等五个较大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城市国家和诸侯国。各国之间争雄掠土,兵连祸结。此时的西欧已经有一些国家实现了政治统一,但在意大利半岛上却不存在一个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各国统治者为了战胜对方,不惜勾结外国,引狼入室。到1494年,爆发了历时半个世纪,有法、西、德等国参加的意大利战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北方居民侵入罗马帝国领土——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匈奴——盎格鲁人在英格兰——阿蒂拉——詹塞里克——伦巴第人
第二章
芝诺治下的罗马帝国——提奥多里克——罗马帝国的变迁——新语言——新名称——贝利萨留斯——托蒂拉——纳尔塞斯——伦巴第人改变治理方式
第三章
教皇在意大利——法兰西国王丕平——查理曼——枢机主教的称号——帝国转入日耳曼人手中——贝伦加里乌斯
第四章
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那不勒斯王国——教皇乌尔班二世——十字军第一次东征——红胡子弗里德利希——擅立教皇——英格兰王亨利——圣多米尼克会和圣法兰西斯会
第五章
伊斯特家族——弗里德利希二世——那不勒斯——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在伦巴第——昂儒的查理——尼古拉三世——百年庆典制度——教皇在阿维尼翁
第六章
亨利皇帝在意大利——米兰公国——路易皇帝——波希米亚王约翰——威尼斯——威尼斯人
第七章
教会分裂——博尼法斯九世——比萨宗教会议——康斯坦茨宗教会议——菲利波维斯康蒂——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二世
第二卷
第一章
殖民地的好处——佛罗伦萨的起源——佛罗伦萨人攻占菲埃索莱——佛罗伦萨第一次分裂——奔德尔蒙蒂
第二章
佛罗伦萨受那不勒斯统治——法里纳塔德利乌贝尔蒂——成立行会——圭多诺韦洛伯爵
第三章
成立执政团——设正义旗手——乌巴尔多鲁弗利——贾诺德拉贝拉
第四章
切尔基家族和多纳蒂家族——比安卡派和内拉派的起源——教皇派瓦卢阿的查理到佛罗伦萨
第五章
科尔索多纳蒂不安分的行径——和乌古乔内德拉法朱奥拉打仗——诺韦洛伯爵——兰多德阿戈比奥
第六章
和卡斯特鲁乔打仗——建立投票制——卡尔多纳的拉蒙多——卡拉布里亚公爵查理——路易皇帝
第七章
皇帝在罗马——巴尔迪家族和弗雷斯科巴尔迪家族——马费奥达马拉迪——雅典公爵
第八章
雅典公爵要求被推举为佛罗伦萨君主——他的暴政——各种阴谋集团——他被迫从城内撤走
第九章
佛罗伦萨所属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叛离——安德雷阿斯特罗齐的骚乱——薄伽丘所描述的瘟疫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书摘插图
第一卷
第三章
教皇在意大利的势力强大起来——滥施申斥和赦罪——教皇求助于法兰西王丕平——丕平对教皇的捐赠——查理曼——伦巴第王国的灭亡——开始使用枢机主教头衔——帝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弗留利公爵贝伦加里乌斯被立为意大利王——比萨强大——意大利各邦的种类和划分——选帝侯的产生。
在这时期,教皇开始取得比已往更大的世俗权威;虽说紧接圣彼得之后的一些教皇受尊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神圣的生活和作出的奇迹;而且他们高尚言行的楷模促使基督教发展壮大,以致其他各国的君王为了消除当时遍布各地的混乱也都纷纷加入教会。皇帝也在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之后才回到君士坦丁堡,因此,正如本书开头所说,罗马帝国日益败坏、易遭摧毁,教会势力就日益迅速增长。不过,整个意大利,在伦巴第人入侵以前,不是臣服皇帝,就是归顺国王;教皇则只是由于他们的举止和教义而受到尊重,此外并未取得更大的权威。在其他方面,他们都服从皇帝或国王,象臣属或代理人那样为帝王执行任务,有时甚至还被他们处死。使
教皇在意大利事务中逐渐举足轻重的是哥特王提奥多里克在定都拉文纳之后促成的。因为罗马当时无君主,罗马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安全,感到必须服从教皇。但教皇的权威并未因此扩大多少,仅右的好处只不过是允许罗马教会的地位高于拉文纳教会而已。只是在伦巴第人占领意大利并把全境划分为许多部分之后,教皇才有机会行使较大权力。既然教皇实际上已经是罗马的首长,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伦巴第人因而都尊敬他。因此,罗马人才得以通过他,和伦巴第人以及隆吉努斯结盟,不是作为他们的臣属,而是以平等地位和他们联合。教皇就是这样,一段时期和希腊人交好,一段时期又和伦巴第人亲近,从而使自己的势力逐步增长。但在赫拉克利乌斯时期东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教皇的势力就缩小了。因为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斯克拉维人,这时又进攻伊利里亚;他们在占领该地区后,就以其族名改称该地为斯克拉沃尼亚。帝国其他地区又受到波斯人的攻击;后来又受到由穆罕默德率领的萨拉森人的侵犯,最后又是土耳其人攻占叙利亚,非洲和埃及。这些情况促使教皇在危难中去寻找新盟友,于是他就向法兰西国王求助。我们在这里不妨指出一点:几乎所有由北方蛮族在意大利境内进行的战争,都是教皇们惹起的;在意大利全境泛滥成灾的成群结伙的蛮族,一般也都是由教皇招进来的。这种做法仍然在继续进行,致使意大利软弱无力、动荡不安。因此,笔者今后叙述从那个时代至今的大事时,将不再描写帝国的衰亡;只记载教皇势力的增长,统治意大利诸王公的兴起直至查理八世的到来。我们将看到:教皇如何首先用申斥的办法、后来又用申斥和武力,有时夹杂着赦罪的办法,逐步使自己成为既可敬又可怕的人物。他们又是如何由于滥用这两种办法而丧失了影响,只是依靠别人的意愿,帮助他们进行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