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竞争分析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罗勇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91000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9724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产业与竞争分析体系应包括产业结构分析、产业关联分析、产业组织分析和产业政策四大部分。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和影响方式。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的企业形态和关系对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产业政策指实现既定产业结构目标和产业组织目标的政策,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研究的落脚点和目的体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产业结构分析的历史
1.1 三次产业的划分及演变规律研究
1.2 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
2 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的形成
2.1 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的产生
2.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3 产业组织分析的历程
3.1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3.2 亚当斯密竞争理论的前提
3.3 产业组织概念的提出与“马歇尔冲突”
3.4 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
3.5 产业组织分析体系的形成
3.6 产业组织分析理论的发展
3.7 产业组织分析的新路径
3.8 产业组织分析理论有效性的前提问题
4 产业政策研究的过程
4.1 沿革
4.2 产业政策体系
第二章 产业主体——企业及其理论
1 企业的契约性质
1.1 企业的交易费用理论
1.2 企业的代理理论
2 企业中资本的功能
2.1 对企业人员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的假定
2.2 企业内部成员隐藏行为模型决定谁应是监督者
2.3 社会成员隐藏信息模型决定应由谁来选择企业家
2.4 企业人员职业均衡模型
2.5 选择出合格企业家和企业家资源产生的条件
3 企业中企业家的功能
3.1 企业家的才能及在企业的功能
3.2 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
3.3 企业家人力资源的资本性特征
3.4 企业家才能发挥的激励方式
第三章 产业组织分析——SGP框架
1 市场结构
1.1 市场集中度
1.2 产品差别化
1.3 进入壁垒
2 市场行为
2.1 市场行为研究的市场结构界定
2.2 市场行为研究的内容
3 市场绩效
3.1 市场绩效的决定
3.2 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
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博弈论方法
1 从传统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到博弈论方法
2 博弈论概述
3 博弈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3.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3.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3.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
第五章 产业组织分析——五力模型
1 企业竞争战略行为与产业组织分析
2 产业组织分析的五力模型
2.1 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力模型
2.2 产业竞争五种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3 五力模型的产业组织分析
3.1 进入威胁
3.2 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
3.3 替代品压力
3.4 买方侃价实力
3.5 供方侃价实力
4 竞争对手分析
4.1 未来目标
4.2 假设条件
4.3 现行战略
4.4 能力判断
4.5 以战略集团为竞争单位的产业竞争分析
5 竞争战略行为选择程序与检验
5.1 竞争战略行为选择程序
5.2 竞争战略行为的一致性检验
第六章 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1 产业分类原则与产业发展的阶段性
1.1 产业分类原则
1.2 产业发展的阶段性
1.3 工业化过程
2 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刘易斯的二元因素经济发展阶段论
2.2 罗斯托的多因素经济增长阶段论
2.3 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2.4 经济知识化时代的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3 产业结构优化
3.1 产业结构高度化
3.2 产业结构合理化
第七章 主导产业选择与弱势产业保护
1 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
1.1 主导产业
1.2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2 弱势产业保护——以农业为例
2.1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的角色与任务
2.2 中国工业化深化过程中农业的任务
2.3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2.4 建立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造传统农业
2.5 工业反哺农业
第八章 产业关联分析
1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1.1 产业关联的方式
1.2 产业关联度
2 投入产出分析
2.1 投入产出表
2.2 投入系数
2.3 逆矩阵系数
3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3.1 结构分析的依据
3.2 结构分析的内容
4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4.1 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的决定
4.2 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的计算
4.3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4.4 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
4.5 最终需求依赖度分析
书摘插图
第二章产业主体——企业及其理论
3企业中企业家的功能
对企业的契约理论来说,企业是节省交易费用的结果,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回答了企业内部谁应该是监督者、谁应该是企业家或应由谁来选择职业经理型企业家,即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这表明不是谁都能成为企业家的,但该理论并没有进一步对企业家在财产之外应具备的个人独特才能给予回答。现代企业的企业家理论表明,企业正是由那些对机会和不确定性具有很高判断处理能力的企业家们建立起来的,企业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首要功能也是其中的企业家完成的,我们称为企业家的功能,这个命题1921年奈特就提出来了。现代企业的企业家理论就是要动态地考察企业运转对企业家才能的具体要求,实质就是对运用控制权的企业家的才能及其使这种才能充分发挥的激励方式的考察,以及对企业家在企业及经济增长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回答。
3.1企业家的才能及在企业的功能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人在社会上始终不“成功”;相反,有一些既没有高等学历、看起来又资质平平的人却为自己谋得了不错的“地位”或挣来了不菲的财产。如此对比常使我们感到很不公平,并往往不能自得其解。实证的分析告诉我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不善于经营自我,而后者善于。而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所谓善于经营自我无非是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和利用机会为自己谋利,几乎与钻营是同义语,一向为众人所蔑视。我们看重真才实学,而认为这种经营自我的能力绝不属于真才实学,并且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所不屑的。其实,在企业理论中,这种善于经营自我的才能,恰恰就是企业家式的才能。历史地看,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功能是由其具有的企业家创新能力特征和企业家精神特性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