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四十九卷 双翅目 蝇科(一)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动物学,
作者: 范滋德 等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740000版次: 1页数: 1186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05667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全世界已知的蝇科约有4500种,是双翅目有瓣蝇类中仅次于寄蝇科的一个大科。据文献记载,我国在1949年前共约有227种,如今已逾1200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进展较快的群类之一。 蝇科的分类系统历经变迁,本书是按20世纪60~80年代发展起来的Hennig-Pont-Skidmore体系并加以修订后编写的。《中国动物志》蝇科将分3个分册出版。本书为第一分册,包括7个亚科,即夜蝇亚科、毛脉蝇亚科、点蝇亚科、家蝇亚科、螫蝇亚科、邻家蝇亚科和芒蝇亚科,共30属363种4亚种,内含32新种、3新名。
内容简介
蝇科包括家蝇、螫蝇、芒蝇等有重要经济意义的蝇类。我国蝇科已逾1275种(含亚种),其中2/3为我国所特有,几乎占世界已知种的30%。本志分3个分册出版。本书为第一分册,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整个蝇科的分类区系、生物学概论、经济意义及防治;对蝇科的科下分类按成、幼虫形态与生物学统一的观点做了重要修订,并概述了国内外家蝇抗药性及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我国以灭家蝇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各论记述了夜蝇、毛脉蝇、点蝇、家蝇、螫蝇、邻家蝇和芒蝇7亚科10族30属363种及4亚种(内含32新种)的形态和分布,并有属、种检索表、生物学记载及大量插图。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及蝇类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以及从事卫生防疫检疫、农牧保护检疫工作的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科的范畴和特征
(一)蝇科在双翅目中的地位
(二)蝇科的特征
二、研究简史
(一)我国古代关于蝇科的记载
(二)我国有关蝇科的研究
(三)蝇科的分类研究简史
三、蝇科的科下分类系统
四、形态学
(一)各虫态外形概述及各亚科代表种的卵和三龄幼虫形态
(二)成虫主要内部系统
(三)幼虫主要内部系统简述
(四)生理龄期的鉴定
(五)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
(六)胚胎发育
五、生物学
(一)生活史
(二)幼虫食性
(三)滋生习性
(四)羽化过程及新羽化个体的活动
(五)成虫食性
(六)求偶行为和交配
(七)蝇科的性信息素
(八)卵巢发育与营养及其激素调控
(九)产卵习性
(十)繁殖力
(十一)季节消长与物候学
(十二)成虫活动
(十三)越冬
(十四)蝇科蝇类的垂直分布
(十五)天敌
六、动物地理学
(一)我国蝇科各属的分布型
(二)蝇科各种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及地理分布型
(三)我国蝇科在世界蝇科区系中的地位
(四)家蝇的种下分类及分布概况
(五)蝇科的古生物学
七、经济意义
(一)骚扰为害
(二)蝇科蝇类与人、畜疾病
(三)芒蝇为害作物
(四)昆虫毒理学上的应用——家蝇的抗药性及其机理
(五)仿生学上的应用——家蝇视觉系统及其定向跟踪仿生模拟
(六)家蝇血淋巴中抗菌物质的提取
(七)蝇科蝇类对植物的重要传粉作用
(八)家蝇蛆的人工养殖
八、蝇科害虫的防治
(一)我国城镇灭蝇措施
(二)滋生物质的利用处理是住区蝇类综合防制的主要途径
(三)生物防治
(四)螫蝇的综合防治
(五)芒蝇的综合防治
九、蝇科昆虫的实验室饲养法
(一)家蝇
(二)厩螫蝇
(三)西方角蝇的实验室饲养
(四)厩腐蝇的实验室饲养
(五)高粱芒蝇的实验室饲养
(六)夏厕蝇Fannia canicularis(Linnaeus)的实验室饲养
各论
蝇科Muscidae Latreille,1802
一、夜蝇亚科Eginiinae Stein,1907
(一)夜蝇族Eginiini
……
二、毛脉蝇亚科
三、点蝇亚科
四、家蝇亚科
五、螫蝇亚科
六、邻家蝇亚科
七、芒蝇亚科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附录
图版
书摘插图
二、研究简史
(一)我国古代关于蝇科的记载
在我国公元前11~前4世纪周代的《尔雅》一书中,在其《释虫》一章中即记有“蝇醌扇”一语,意为蝇类扇动翅膀、摇动翅,是从形状和它的活动来认识它。
汉代许慎(公元l21年)所著《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蛆、蝇两字。蛆字从其行进状态造字;蛆又作腊,释为肉中虫,蝇字一面从黾,意为有2个鼓出的眼睛有似蛙类的样子,但属于虫类;又有解释为蝇足如搓绳状而得名。总之,古代先对蛆、蝇作形态或活动的观察,取其特点,然后造出有别于其它昆虫的字来,都从虫这个大类标明共性,加上各自特点的个性。
《诗经》即《毛诗》是周代以前至东周的诗歌集,其中已有青蝇、苍蝇。分别见于《小雅:桑扈之什》篇(“营营青蝇”)和《齐风:鸡鸣》篇(……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句中。青蝇可能是指绿蝇或金蝇,苍蝇可能是指家蝇或麻蝇。那时已将蝇分出类来,而且采用的已是双名法。清乾隆辛卯徐鼎(1771)作《毛诗名物图说》,内有“苍蝇”、“青蝇”各一幅,以图示二者形象。
清陈梦雷等(1726)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博物”汇编部分的“禽虫典”171卷“蝇
部”集录了我国古代逾千年的著述,并有以饭菜为背景的蝇图,可能意示最常见的家蝇。现列举几则与蝇科有关的记述,均据文献(邹树文,l982),本书作者略做简评:
《吕氏春秋》为吕不韦及其门客学者所写(公元前239~前235年)。其中“功名篇”载:“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这表明蝇的趋避生,也说到自然规律所致的唯物观点。
杜甫居唐都长安,他在《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中称:“况乃秋后转多蝇”,他已熟知家蝇的物候。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公元860年):“长安秋多蝇,成式蠹书,常日读百家五卷,颇为所扰,触睫隐字,殴不能已。偶拂杀一焉,细视之,翼甚似蜩,冠甚似蜂。性察于腐,嗜于酒肉。按理首翼,其类有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聒,其声在翼也。青者能败物,巨者首如火,或日大麻蝇,茅根所化也。”这段文字中“长安秋多蝇……殴不能已。”正是对家蝇的季节消长,室内活动及骚扰的生动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