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
分類: 图书,传记,其他,
作者: (英)麦奇勒 著,章祖德,谢山青,郑秋雁 译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2006552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经常有人问我,我如何决定是否应该出版某一本书。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我只能说,于我而言,我很少出于商业原因来甑选书籍或者作者。要想做好出版,出版人就必须对书籍本身充满热情。对我来说,要想做到这一点,我就必须真正喜欢这本书,而要喜欢这本书,我就必须真正赞赏这本书的品质。这就是我惟一的原则。一旦做出了决定,接下来就开始操作。首先在出版社内部传播这种信念,然后再传播到外界。
——汤姆麦奇勒
内容简介
二○○○年末,英国《书商》杂志(The Bookseller)评选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十大人物,该刊形容入选的汤姆麦奇勒是“英国最重要的出版人;最有创意、是富冒险精神,也最有新闻价值”。在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使出版业充满魅力,他为这一行业所创造的光环,至今未曾泯灭”。
在四十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汤姆麦奇勒出版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多丽丝莱辛、聂鲁达等十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也是菲利普罗斯、库特冯尼古特、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福尔斯、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朱利安巴恩斯等大批英美当代重要作家的出版人,并一手创办了英语文坛重要奖项——布克奖。
在这部回忆录中,汤姆麦奇勒以生动、幽黙和坦诚的文字,带领读者领略诸多书业内幕、文坛轶事,并见证他所亲历和创造的英国出版黄金时代。
书中收有五十多张照片和英国大插画家昆廷布莱克(Quentin Blake)为老友汤姆这本书所配的45幅插图。
目录
前言:流动的盛宴
第一部
早年生活
罗马
巴黎
第二部
我在出版业的第一份工作
麦吉本与基出版社
企鹅出版社
探索美国
一个特别的地方
多丽丝莱辛
阿诺德韦斯克
三巨匠
布鲁斯查特温
萨尔曼拉什迪
回到美国
约翰福尔斯
评论家
拉丁美洲作家
约翰列侬
莱恩戴顿
一些美国作家
戴思蒙德莫里斯
布克奖
罗尔德达尔
出版童书
三本大书
金斯利艾米斯
关于一些小说家的只言片语
杰弗里阿彻尔
野生动物
劳伦芭考尔
史威夫蒂与阿图尔鲁宾斯坦
一些自传的片断
吕贝隆的房子
交易
两位画家
摄影家
千钧一发
法兰克福书展
婚姻
卡尼
诗人
艾伦金斯伯格
后记
译名对照
书摘插图
第一部
早年生活
一九三三年,我出生于柏林。我父亲从事图书业,经常出差。直到我出生后的第三天,他才回到家里。那次旅行肯定相当成功。一九三八年,我们一家从柏林搬到了维也纳。这次搬家完全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打那之后不久,希特勒的军队便入侵奥地利。那是一段不幸的时光,我却也找到了发泄自己不满的方式。例如,我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然后把邮递员放在门口的爸爸的邮件统统藏到我的床垫下面。这一行为持续了好几周,我甚至小心翼翼地留下几封信,以免父亲起疑。当我的床垫被掀开,那些信件被发现的时候,父亲自然是勃然大怒。
德国吞并奥地利的第二天,父亲去了他在维也纳的办公室,那里仅有的五名员工跟他打招呼时,已经是一边行纳粹军礼一边高呼“嗨!希特勒!”了。不久,两名军官到家里来逮捕父亲。罪名有三条:他是犹太人,是社会党人,并且是出版商。幸运的是,他当时正出差在外。由于他不在,军队就查抄了整个屋子,没收所有东西,包括父亲珍藏的一些初版书籍。除了这些,父亲还有不少著名作家的手稿和书信,其中包括托马斯曼和赫尔曼黑塞。父亲对画家也特别痴迷,所以他还拥有几封梵高和塞尚的书信。我记得母亲丽塔往小箱子里塞了几件衣服,我则背着我的小旅行包,里面装着我心爱的东西。来查抄我家的军官允许我从父亲的书房里带走
一样东西,于是我挑了一支又粗又长的红蓝双色铅笔。
我们辗转来到英国。几个月后,父亲也来了。母亲和我搭上最后一班从荷兰开往瑞典的船,但错过了去纽约的最后一班船,那才是我们原本计划去的地方。结果,我们到了英国。如果当初赶上了那班船,我就是个美国人了,也很可能成为美国出版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留在了德国,其中三位死在集中营的毒气室里。
起初我们住在伦敦的阿尔冯斯舅舅那里,他是妈妈的哥哥,是个医生。战争还在继续,家长们都尽可能把孩子送出伦敦。母亲偶然看到一则招聘“女厨师”的广告,工作地点是泰晤士河畔亨利镇附近的一个大农庄,内容是伺候德塞利一家。德塞利夫人非常专横,患有急性关节炎。每天早上她来厨房的时候,都能听到她拄着拐杖走在地砖上的咯咯声。她似乎对折磨我那没有丝毫工作经验的母亲乐此不疲。我们居住的村子叫克雷齐山,而我们就住在马车房里。
六岁时,我就读于当地一所乡村学校——罗伯特皮格特小学。德塞利夫人称之为“街头小孩的学校”,因此,当我得知被禁止和德塞利夫人的孙子们玩耍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我时不时地从花房里偷一颗心爱的油桃,作为对这件事的报复。胆子越来越大以后,我还从放在主屋走廊里的一艘巨大的帆船模型上偷一些挂在船模甲板两侧的木制救生船。原本一共有两排救生船,每根桅杆旁挂两艘。我先偷帆船模型一头的两艘救生船,然后又偷另一头的两艘,使整个模型看上去前后对称。过一阵子,我又先后从两头各偷了一对救生船。这下子帆船模型上挂的救生船就屈指可数了。为保险起见,我干脆把剩余的救生船统统拿走了。
我就读的学校只有一幢阴冷的校舍。我坐不起公车,只好每天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要走将近一个小时。我渐渐地认识了一些当地人,路上遇到也会高兴地和他们打打招呼。我还认识了一些树篱中的鸟儿,尤其在春天鸟类下蛋、孵蛋的时候,这些鸟成了上学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那些鸟蛋漂亮而诱人,我从未拿过一个。我学会了辨认花鸡、画眉、麻雀、知更鸟、鹪鹩等多种鸟类。上学的路有时候漫长而无聊,但我从不感到害怕。
我在学校是个新生,其他孩子似乎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冒出来的。我很容易就有了自己的小团体。尽管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我还记得一些小伙伴:瘦瘦高高的安妮斯特林格;又矮又壮的埃里克韦布,这小子有点恃强凌弱;还有漂亮的罗斯玛丽莱德奥特,我偷偷地喜欢过她。安妮的父母是开蔬菜水果店的,罗斯玛丽的父亲则是开汽车修理厂的。大约二十年前,我带着孩子们到沃格雷夫旅游时,发现莱德奥特汽车修理厂和斯特林格蔬菜水果店还在营业。我想去告诉他们我是谁,又怕失望而归,便放弃了这一念头。
我们这帮人最喜欢“在果园捞外快”。这是乡下偷水果的一种说法。果园就在村外的有钱人家里。我们把偷来的苹果卖给当地人,收入平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回到克雷齐山的家里把钱交给妈妈的情景。虽然钱不多,但我很自豪,因为我也能赚钱了。另一个赚钱的办法是在附近的美军营地转转,顺口问问:“哥们儿,有口香糖吗?”然后,我就能拿到大包的口香糖和罐装的果酱,果酱尤其好卖。我有时(那时我才九岁)会邀请一两名士兵到马夫的小屋来坐坐,跟我母亲一起喝喝茶什么的。当然,我选的都是长得最帅的。其中有一个叫弗雷德的,很讨我母亲喜欢。母亲曾和他一起去附近的亨利镇看电影。那时,父亲在伦敦当志愿防空执勤员,他通常和我们一起过周末,一边等待战争的结束,一边希望找到赚钱的工作。
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父亲高兴地得知,我们的一只箱子在鹿特丹的一处铁路岔道被人找到了。显然,从一九三九年起,那箱子就一直在那里。现在,这只箱子里装着我的泰迪熊——那段日子我常常想到那只“巨熊”在我的脑海里它至少有两英尺高。然而,当箱子运抵伦敦时,里面装的却是一只九英寸高的熊。想来,当年和泰迪熊分别时,对五岁的我而言,它必起初我们在英国的生活还不错,但是当战争持续、绝大多数佣人离开时,母亲不仅要当厨娘,还得当侍者、仆役长、配餐员、打杂女佣。在乡村学校读了四年之后,我拿到一笔助学金,可以到雷丁附近一所由贵格教会创办的莱顿帕克私立寄宿学校读书。不幸的是,那笔助学金不够支付全部寄宿费用,所以在那里读书的两年间,我先后寄宿在六户人家家里。尽管每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对我都十分友善,我还是觉得一年寄宿在三个不同的家庭里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我似乎命中注定会居无定所。
校园时光和旅行见闻
去莱顿帕克私立寄宿学校之前,我在法国待了一段时间。母亲认为我应该“好好”学学法语,也就是得在法国学习法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希望我整个夏天都跟不说英语的法国人待在一起。由于我已经十二岁,母亲认为时候到了。她不认识什么合适的法国家庭,便决心找一个。她带我去了布列塔尼,选择了北部沿海的一个叫罗斯科夫的小渔村。我们刚到那里,母亲就沿着主街敲开那些她认为有可能接待我们的家庭的前门。她的要求很简单:对方提供食宿,我们支付相应费用,我这个夏天就住在对方家里。在这些法国家庭看来,这个提议一点也不诱人,他们赚不到什么钱,因此很多家庭都拒绝了我们。就在我觉得越来越难堪的时候,看上去最有钱的那家人接受了母亲的请求。更幸运的是,这恰巧是罗斯科夫村长的家,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都差不多跟我同龄。
住在村长家的那段时间,母亲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只写了两封信给我。毫无疑问,这也是让我学习法语的方法之一。第二封信完全在谈我如何回去的事。她认为来的时候她必须陪着我,但是没必要连我回去都要陪着。她认为十二岁的我没有理由找不到回英国的路。当然,她的观点是正确的。她的判断也是对的,我的法语确实相当流利。
回到英国一周后,莱顿帕克私立寄宿学校开学了。我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不过在学校看来,更重要的似乎是我得了网球和壁球比赛的冠军。可是我认为当时最有挑战性的是演讲比赛。比赛包括两项。首先是即兴演讲,针对拿到的某个话题,例如“漫画”,不做准备,立刻上台面对全校师生。你的任务是演讲三分钟。第二项是有准备的演讲,更为受人尊重,三名候选人要当着学校领导和父母的面做十分钟的演讲。我顺利进入了最后一轮比赛,却没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我的父母经常来学校观看演讲比赛,他们想来支持我,但我实在忍受不了母亲惊世骇俗的衣着,父亲在中途休息时间反复询问老师的行为也令我感到格格不入。
还有一项比赛令我十分有兴趣,名字叫旅游奖学金,要求参赛者就自己打算开展的一次旅行写一篇文章。我在文中描述了自己打算游览以色列,不仅要去观光,还要在以色列的几处集体农场劳动一段时间。
我赢得了这项比赛,但校长在宣布我获胜的同时也指出,旅游计划必须“具备可行性”。奖金有一百英镑,但拿到奖金的前提条件是这笔奖金足够实现获奖人的旅行计划。对此,我既愤怒,也下定了决心。在申请表上我写道,我将搭便车到马赛,然后在去海法的船上打工(通常是洗盘子)来抵消船费。我十六岁了,但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得到这样一份工作。我自信能做到,但必须证明这一点。于是,我给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写了一封信,说明我遇到的困难,请他给予帮助。我相信他能帮我。我真的相信。他回信说把我的信转给了交通运输部部长。那以后就是坐船旅行了。部长让我六月底的某一天到以色列凯得曼航运公司驻马赛办事处报到,并准备好第二天坐船前往以色列。
在我对这次旅行的记忆中,令我最满意的是在集体农场干活,更令人高兴的是能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哪怕和你一起铲粪的是来自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当然,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理想的新生国家。
从以色列回来两个月后,我回到学校,校长找我谈将来的打算。我说想去牛津或剑桥读大学,他却说凭我的脑袋瓜根本进不了这两所学校。于是我下定决心,废寝忘食地学习。最后我被牛津大学的圣埃德蒙学院录取,读现代三艺课程。几周后,我决定读英语专业。学院院长让我去见他。他把我的试卷在面前摊开,说:“我知道你得过网球冠军,嗯,还有壁球冠军。”我说:“对不起,这有关系吗?”他说:“噢,你的成绩不是很好,我觉得你应该读三艺课程。”我回答道:“你的意思是你录取我是因为网球和壁球?”那之后不久,我给他写信,谢谢他录取我,但我不会去报到了。令我惊讶的是,我这辈子从没有被人问起是否读过大学。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我读过大学。
既然不去读大学了,我便决定用原先用来读大学的三年时间四处走走,并学些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不过,首先我要实现一个梦想:搭便车游遍美国。回首那段旅程,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完成的。我只带了五英镑(那时相当于十三美元)就游遍了美国。没有执照打工是非法的,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些临时工作。最富戏剧性的是在圣佩德罗岛(洛杉矶的另一边)的工作,在罐头厂加工金枪鱼。我们先把鱼放在一个巨大的桶里煮,然后用又长又锋利的刀去鱼皮。整个工厂臭气熏天。我是那里惟一的白人,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波多黎各人。另一份短工是在芝加哥修路。由于是在酷暑天修路,我经常觉得口渴。不过,这份工作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二天晚上,老板请我去喝了几杯啤酒。他说他从没见过哪个英国人喝不了他的啤酒。我自然把他的话当作一种挑战,便跟他对喝了一打啤酒。我在回家的路上吐了,还躺在人行道上,头靠着墙,睡了过去。
一路上,所有人都视我为奇人,因而以令我吃惊的热情善待我。总的来说,要搭便车是很容易的事,不过也有例外。有一次,我就在四十三度的高温下站着等了八小时的车。最后,我步行六英里到了一个加油站,才得知之所以没有人肯停车带我一程,是因为那一地区曾发生一起谋杀案。
在得克萨斯州,一位卡车司机问我:“你们在英国说什么语言?”我很难使他相信我说的英语是我的母语,而不是在努力说美语。
有几次,我因流浪罪被捕。各个州的标准不一,不过至少要随身携带十到二十美元,否则就是违法。县治安官不止一次饶了我,还让我在他家过夜,并邀请我和他家人共进晚餐。
在我看来,这次旅行中最有趣的是在拉斯维加斯、新奥尔良和大峡谷。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更能感受到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的奇异之处。不过,在我记忆中,最令我高兴的还是那份独特的自由感和在美国这么大、风土人情这么多姿多彩的国家搭便车旅行的兴奋感。
回到纽约时,我身上的钱比出发时略微多了一些,但仍然不够买回英国的哪怕最便宜的船票,于是我去了趟《纽约时报》的办公楼。那里的工作人员我一个也不认识,我惟一有的只是一篇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游记和一张我的照片。我把文章和照片拿给编辑部的人看,说服他们约我给他们写一篇文章。《纽约时报》不仅发了那篇文章,还配了一幅我在旅行的漫画。报酬也很不错。这篇文章刊登于五十多年前的报纸上,我至今保存着一份。
回到英国,我急于赚钱。我找到的最赚钱的工作是给一家叫“环球”的旅游公司打工。我的工作是导游,带团游欧洲。一次带三十六名团员,大部分是美国人。薪水很不错,小费也多。我越主动积极,收到的小费就越多。我的点子还真不少。我带团在威尼斯过夜时,总要安排一趟贡多拉水上之旅。坐贡多拉船本身我并不赚钱,但晚上的音乐欣赏部分则是另外一回事。雇乐队演奏太花钱,只有少数度蜜月的有钱人才会这么做。我常常给船夫一些小费,让他驾船跟在雇“私人”乐队的船后。我带的游客便在贡多拉上坐成一排,欣赏音乐。因为这项服务,我向每位游客收取两英镑的小费,当然音乐是不花钱的。给了船夫十英镑小费(非常慷慨)后,我一夜之间就赚了六十二英镑。除了那对蜜月夫妻,每个人都很高兴。
当导游是件很苦的差事,但我赚了一大笔钱。这些钱足够我在伦敦的普里姆罗斯山脚下的查尔克特新月街先后买下两幢房子。
接下来就是服兵役。我选择了俄罗斯兵团(空军的一支),因为我认为在那里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没有意识到服役前要在兵营操场上做三个月的“操练”。显然,这和学俄语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净忙着干些可笑的事情,例如第一天挖条战壕,第二天再把它填上。我的同僚对这项工作没意见,但我无法忍受。然后,有一次,一位喝醉了的军官来视察。我无比愤怒,决定绝食抗议。绝食持续了三周,我一块面包也没吃,只喝了点水。绝食让我感到平静。我非常冷静地宣布,我不打算在空军这儿浪费时间了。我记得中士在其他人吃午饭的时候到我屋里来,冲着我吼。我十分平静地说话,请他别大喊大叫。他不知所措,叫来军营长官。长官说,他要把我送到部队医院去。不到半个小时,来了一辆救护车,把我送到精神病院。进去的时候,我说了句“为什么把我送到这里?我没疯”。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很经典。
不论我的精神状态如何,精神病院里的大多数人是真的疯子。相当一部分人似乎认为他们是耶稣基督。我奇怪地发现和疯子一起生活很有趣。你是完全自由的。如果勤杂工给你一盘你不想吃的东西,你完全可以把盘子朝他扔过去。和其他人相比,我的行为堪称楷模。
必须承认,我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我曾经就读于一所贵格教会办的学校。军官们知道,大多数贵格教徒是拒服兵役者,而拒服兵役者是可以免于参军的。因此,当我宣称尽管我在贵格教会学校读过书,却不是拒服兵役者时,这被视为我身上最值得尊敬的地方。我怀疑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后就被医院放了出来。不仅如此,我还拿到一纸公文,声明我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服兵役。我对这一点持有疑问,因为在参加空军时,我的健康状况是A1。于是我建议把“身体状况”改为“精神状况,更恰当。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告诉我,他们是故意不提精神病的,因为他们怕我找不着工作。
丽塔
我十五岁时,父母离婚了。那时,母亲爱上了朱利安。朱利安是个法国牧师,不过被剥夺了牧师职位。他只比我大几岁,却开玩笑地让我叫他“继父”。他靠教法语谋生,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别人问他写些什么,他总说自己在写格言。这不过是写作的一种,当然没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
母亲和朱利安住在伦敦汉普斯特德的罗斯林山的一套两居室里。他们没什么钱,买不起乡下的小别墅。于是,他们相当有魄力地在法国买了条渔船。船就停泊在布列塔尼的孔卡诺港。引擎早已被廉价出售了,整条船只值一百英镑。放假的时候,我会和丽塔还有继父一起住几天。我们经常吃粘在船体上的贝类,我就负责在船的四周游游,把这些贝类刮到桶里。码头的尽头有一家非常棒的面包店,隔壁就是一家卖苹果汁的店。面包、苹果汁,再加上贝类,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而且几乎不用花钱。
船上的床铺非常不舒服。朱利安想到一个点子,说服了附近一家自行车行老板把旧的轮胎内胆给他。他把这些内胆从中间割开,钉在床铺上,充当弹簧。
大约七年之后,在一九五六年,母亲和朱利安离婚了。他们分手时的态度平静得令人难以想象。我把自己住过的平房公寓给了她,那里叫“贝尔赛斯大院车库房”。我偶尔会到那里的木制阁楼上睡一晚,丽塔便把早饭送到我的床头。如果我带女朋友过来,她会更加高兴。母亲喜欢这里,去世之前几乎一直住在这里。她一直喜欢比她小(小得多)的男人,并和许多人有“故事”。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她快七十岁时。一天,她向我岳母坦白说,她在服用避孕药。岳母回应说:“丽塔,别开玩笑了。”母亲答道:“但你永远也不知道。”
冬天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雪橇放在车顶上,并利用一切机会滑雪。她对各种体育运动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从我六岁起,她就教我打网球、打乒乓球、滑冰,还有滑雪。有一次,她从苏格兰旅游回来。她很早就出发了,在黑暗中把车子开到了公路旁的沟里。尽管她没有受伤,汽车却报废了。无疑,这是一次“危险驾驶”:法院审理了这起案子。母亲出庭时,法官说:“马赛昂太太,我认为你的驾驶技术不怎么样。”丽塔自信地宣称事实恰好相反。实际上,当时她驾驶得很好,她说。她的驾驶技术太好了,所以她才决定开夜车。说她开车时睡着了是不符合事实的。结果,她被判无罪。显然,法官意识到了丽塔的真诚。
我记得母亲在贝尔赛斯大院车库房的厨房里装了个两英尺宽、一点五英尺深的小电炉。她用这个炉子做了成百上千次饭,还时不时举办派对,给多达四五十人做晚餐。这简直是奇迹!在楼下的一间车库里,她置了一张标准尺寸的乒乓球台,这为我们提供了长期的活动场所。起先母亲和我打,然后和我的孩子汉娜、艾丽丝和本打。她教过这三个小家伙打球。最后,当她八十岁时,视力一直下降,直到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为止。即使是那时,她还在继续打乒乓球。令人惊奇的是,她还能赢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