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李镇西 著
出 版 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2字数:版次: 2页数: 32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07368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子绝摾好家教能使普通孩子成才。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1000余篇论文19本论著25年教育经验22个省市,数百场报告,与儿女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父母智慧施教,孩子励志成才,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读李老师的这本《做最好的家长》,你会发现《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李老师让女儿走出自卑的阴影,就是告诉家长,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李老师指导女儿的班级效力,实则告诉家长们,这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进起步》,李老师强调的,也正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请和孩子一起上网》,李老师表明的,正是我们家长应当明晰的,作为当代人,如果不上网,则与文盲无异的认识;《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李老师让女儿明白高中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就是让家长们要一路和自己的孩子摸爬滚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过;《我教女儿写作文》,李老师告诉女儿,“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家长,真实作文,就是做人;《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李老师的做法实际就是呼吁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倾扣一下孩子中的申辩呢?
这里记录的,就不仅仅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以及所有家长的一份必要的参照和范术,是献给老师们、家长们、孩子们的珍贵的带有时间刻度和感情脉搏的礼物。
捧起这本书吧,别忘了同时对孩子产轻轻地说一声:“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窦桂梅
内容简介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个困难的故事,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你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这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主任,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学校副校长、语言教师班主任。
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育,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爱心、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100多堂,出版了16部著作。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类的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马他的书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目录
【自序】 家长也是教育者
【引言】 让每一个家庭成为民主教育的摇篮
[手记一]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步
取好教育的“提前量”
记载生命,记录教育
给孩子爱的启蒙教育
劳动最光荣
珍视孩子的第一句诗
珍藏趣事稚语中的纯真
[手记二] 怎样的长辈可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孩子需要善良豁达的老人
外公用爱与尊重感染孩子
“保姆朋友老师”
女儿说:“我的偶像是外公!”
[手记三] 好习惯应该在小学阶段养成
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
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要在攀比中视孩子为“笨蛋”
把周末的欢乐还给孩子
熏陶孩子的书卷气
日常生活中的“磨难教育”
[手记四]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
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不要忽视学习计划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
善于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手记五] 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
如何面对孩子升学考试的惨败?
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
珍藏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
和孩子一起回眸纯真岁月
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手记六] 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
为集体服务并不是“吃亏”
给失败的孩子以奖励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给当班干部的孩子以这样的指导
[手记七]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的坚强意志是可以培养的
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
别太心疼孩子
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手记八] 孩子,善良最美!
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爱的教育》:不朽的教育《圣经》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做人的故事》
真诚自然地爱身边的人
谁生活得更美好
把爱心献给无愧于享受爱的人
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手记九] 用尊重培养尊重
从细节处尊重
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
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
尊重普通的劳动者
[手记十] 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不把孩子当天才
做最好的自己
好成绩不是骂出来的
[手记十一] 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
大胆地鼓励孩子上网
别让孩子被网络淹没
[手记十二] 培养孩子的世界胸襟
如此“爱国”令人忧虑
不当狭隘而盲目排外的“爱国者”
把人类共同的文明价值播撒到孩子心里
做一个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手记十三] 坦然地对孩子“谈情说爱"
不必回避爱情的话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
把握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
[手记十四] 激励孩子战胜“中考恐惧症”
不要与孩子一起唉声叹气
家长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
为孩子寻找精神力量
把升学考试当作一笔财富
“感谢中考!”
[手记十五] 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
孩子该不该进重点班?
自己和自己比进步
多方寻找教育资源
“三不比”和“三比”
“我承受,我幸福”
[手记十六] 青春的宣言
打开青春
窗外
吹肥皂泡
写在15岁的边缘
[手记十七] 我教女儿写作文
从想象到文字
让女儿坚持写日记
决不在作文中说假话
指导女儿把作文写出新意
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
[手记十八] 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
让孩子因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国画中的文化滋润
走进唐诗宋词
把孩子牵入历史情境中
让孩子亲近国学
[手记记十九] 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
懂一点儿童心理学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勇于向孩子认错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手记二十] 守望高三
以平常心面对高考
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尽量不要让孩子熬夜
把厚书读“薄”
别在竞争中丢失童心
学会守望
为人父母的幸福
【附录一】 李晴雁答问录
给初一小弟弟小妹妹的建议
高中阶段怎样安排学习和生活
【附录二】 初中生应该为将来做好哪些准备
【附录三】 给女儿的信
【附录四】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评介
【后记】这样的生命是和谐的
书摘插图
[手记一]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步
取好教育的“提前量”
凌晨,小生命开始躁动……二十点十分,一女婴脱胎而出。身高0.49米,体重3.7千克。
——这是我1987年12月1日的日记。
本来按医生推算妻子的预产期,这孩子应该在12月15日出生的,但她却迫不及待地提前半个月来到了人间。这让我有些猝不及防——我脑子里还没有形成“我的孩子”的概念。可是,当产房里传出女儿嘹亮的啼哭时,我一下子有了庄严的自豪感:我当爸爸了!
对于生男生女,我和妻子从来不计较。但妻子一旦生下的是女儿后,我就坚定不移地认为,女儿最好!——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八年里,女儿不断地证明着我这一信念。
当天的日记我写得很长很长,详细记录了女儿诞生的全过程。日记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哇——哇——哇——”你的声音嘹亮而高亢,悠扬而有力,这是生命的赞歌,你在向世界庄严地宣告:地球,我来了!
我想,你漫漫人生从此开始!这个世界将给你些什么,而你又将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呢?
我对你当然寄予了许多希望,但最起码的一点是,愿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而又多了一个善良的人!
的确如此。和许多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一样,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也曾有许多梦想都未能实现;但和一些家长不一样的是,我不愿意自己少年的梦想托付甚至强加给孩子去实现。在才艺和能力方面,我对女儿当然有许多希望,比如画画呀、弹琴呀、舞蹈呀、书法呀等等,不过这也仅仅是“希望”而已,女儿的成长和发展还得尊重她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在人品上,我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无论她以后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还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赢得幸福人生。
在我写这则日记的时候,女儿刚刚出生,还在产房里被护士们呵护着。但我这些话,都是为她写的。虽然她当时根本不可能看,但以后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这些记录都是一份珍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她可以读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和期待。这就是教育的“提前量”。
是的,这的确是一种教育的“提前量”。教育,在孩子出生之时便开始了。做家长的应该善于积累各种教育资源,敏锐地捕捉各种可能的教育元素,为孩子的成长做好教育性铺垫。
当然,这种资源可以以多种方式体现出来,比如现在有家长将孩子婴儿的毛发剪下来做成毛笔收藏,还有爸爸妈妈把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录下来,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孩子出生的过程摄像保存,等等。这些散发着孩子最初生命气息的东西,以后都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孩子将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倾注的情感。
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懂事以后的事,至少也应该是在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以后才进行。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所谓“早期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指的是直接的道德启蒙、智力开发和知识传授;后者指的是间接的父母情感熏陶、家庭氛围感染以及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许多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胎教),但在不少家长心目中,这种“早期教育”更侧重于智商的提升,而我认为,对刚出生的孩子而言,情商的培养更重要。说实话,智商更多地属于天赋,往往不是靠家长就能人为地提升,但情商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以优化。这种“优化”,当然不是前面所说的那种狭义的教育。
因为面对尚处于混沌状态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进行任何常规意义上的什么“教育”,但即使是对于摇篮中的婴儿,父母期待的眼光和温柔的抚摸本身就是一种无声无形却有用有效的教育。温暖、和谐、纯真、善良……这些都应该是年轻的爸爸妈妈所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正是在这芬芳的氛围中,孩子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步。
记载生命,记录教育
和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家里有了一个小生命,在多了许多事儿的同时,自然也多了许多快乐。这种快乐首先是一天一天看着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
女儿的成长影集里记载着她的许多“第一次”——
1988年1月2日: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共汽车。
1988年1月23日: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
1988年2月9日:第一次有意识地发出“咯咯”的笑声。
1988年6月1日:第一次独坐。
1988年7月:开始长牙。
1988年7月24日:开始叫“妈妈”。
1988年8月1日:第一次“手舞足蹈”地跳舞。
1988年8月30日:第一次主动舞动小手作“再见”。
1988年9月4日:第一次能独站。
1988年9月9日:第一次离开妈妈睡,开始断奶。
1988年10月24日:利用学步车走路。
1988年10月28日:第一次独立行走。
1988年12月1日:满一周岁,生病,第一次在医院输液。
伴随着女儿每一天的变化,我同步记录着她的成长。用笔留下女儿生命的足迹,当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我要说,这样的日记绝不仅仅有意思,更有意义!
做父母的写孩子的成长日记,至少有四重意义——
第一,是让以后长大了的女儿感受到父母之爱。本书开篇引用的女儿出生过程的日记,只是我当天日记的“简写版”。其实,孩子出生那天的日记,我写得很详细。她是晚上脱胎而出的,但我从那天上午她妈妈阵痛就开始写了,随着妻子分娩前后的过程,我断断续续地详细记载了女儿诞生的经过,也记录了妻子痛苦而幸福的一天。之所以写得这么细,是因为我决定,在女儿懂事后,我要让她知道,为了她的出生,妈妈付出了怎样的艰难痛苦!多年以后,长大了的女儿读到我写的这些文字,才真正理解了我对她说的话:“你的生日,同时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所以,每年她生日的时候,面对我们的祝福,她也真诚感谢妈妈给了她生命并把她带到了这个世界。
第二,这也是一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素材。过去我们国家不太重视生命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倡导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记录孩子的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关注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的每一天变化,让渐渐长大的孩子通过爸爸妈妈的日记——实际上是通过爸爸妈妈的眼睛看到自己生命鲜活,感受自己的勃勃生机,进而热爱生命,呵护生命,并把这种感情扩展为对一切生命的敬畏和欣赏,这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第三,记载童心的纯真,让日记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资源。“人之初,性本善”,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无瑕的。做父母的通过日记记载孩子的童心,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当然,对于婴幼儿来说,孩子的言行都是很幼稚的,甚至是很可笑的,但正是在这幼稚而可笑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到孩子的一切都是透明的,是不加矫饰的。所谓“赤子之心”的可贵,正在于这颗心没有经过世俗的污染,晶莹而芬芳。相比之下,成人的心,在“成熟”的同时也许已经锈迹斑斑!我从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美好人性的丧失,而应该是童心的保存。今天我们为孩子记下他的纯真,便使孩子明天珍藏一份教育的素材。孩子通过阅读爸爸妈妈为自己写的成长日记,可以从中读到一个纯洁的“我”,这个纯洁的“我”会时时提醒孩子,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童心!
第四,写孩子成长日记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过程。在独生子女时代,绝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父母。我们都是在毫无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做了孩子的家长,因此必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许多错误,必然面临一个学习做父母的任务,而这种“学习”只能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何尽量避免教育失误,如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获得自身的成长,这些都可以通过日记得以实现。我每次记录孩子成长故事的时候,也是在记录自己的教育过程,同时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
下面摘录一则我为女儿写的成长日记——
1988年4月18日
这段时间,你有两个变化,一是有点认人了,特别是晚上,我抱着你,你会哭,可是一放到妈妈手中,便不哭了;二是开始学翻身,你一睡进婴儿床,总是把身子侧着睡,好像想翻过去趴着,可惜现在还不行。
你一见和你一般大的小孩,便友好地笑,并要“唱歌”。昨天和今天,我把你抱到穿衣镜前,你一见镜子里有一可爱小孩。不知正是自己,便笑眯眯地咿咿呀呀“唱”起来。我把你抱离穿衣镜。你停止笑唱,一返回镜前,你又对着镜子中的小孩笑唱起来,煞是有趣!
有时,你把手抬起在胸前,用眼睛使劲地看,你盯着自己的手,仿佛在问: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仿佛在看手腕上并不存在的手表,有时我便会问你:“晴雁,多少时间了?”今天晚上,刚刚把你的外裤脱了,你便出神地低头看自己的两只胖胖的脚丫,又仿佛在问:“这又是什么啊?这么白,这么胖!”
给孩子爱的启蒙教育
晴雁就这样一天天长大,开始叫爸爸妈妈,开始学走路,开始学说话,开始认识并走进身边的世界。
爱晴雁的人很多,除了我和她妈妈,还有她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姑妈、姑父、表哥等等,还有我的同事——也就是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我的学生……于是,无论晴雁出现在什么地方,她都成了大家的“娱乐中心”。小晴雁让大家开心,所有人的爱,也滋润着小晴雁稚嫩的心灵。这种爱的滋润,正是晴雁所接受的最早也最温馨的“启蒙教育”。
因为我和她妈妈太忙,1990年2月,晴雁两岁零两个月便上幼儿园。于是,晴雁开始接受真正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阿姨的关照下,晴雁学会了唱歌,学会了跳舞,学会了礼貌,学会了和小朋友相处,学会尊重长辈。
我是性善论者,我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善良。因此,所谓培养孩子的善良,其实就是让孩子保持其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爱心,包括宽容。晴雁进了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是教育晴雁宽容和善待别的小朋友。
在1991年6月5日的日记里,记着这样一件事——
晴雁在幼儿园咬了蒋孝敏小朋友的手,妈妈问你为啥咬人,你说是她先推你的。不管怎么样你咬人就不对,妈妈让你去认错道歉,你马上就对蒋孝敏说:“蒋孝敏,对不起,我咬人不对,请你原谅,我以后改正。”很乖,知道错了,表示要改正,这就是好孩子。
从那以后到现在,晴雁无论读小学还是读中学,从没与人发生过类似的事。因此,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晴雁从出生到现在唯一的一次和别人发生“肢体冲突”。她总是以宽容之心待人。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之间,没有宽容和爱,只有仇恨。我看到过太多的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既然他欺负了你,你为什么不打他?你的手长来干什么的?”用仇恨培养仇恨,于是我们周围的爱和宽容越来越少。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培养爱和善良。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只想到自己,而很少为别人着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对他人的关心,首先是对自己爸爸妈妈的关心。“人之初,性本善”,晴雁往往通过一些小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纯真,这种纯真出自她无意识的本性或者说本能。我们则抓住这些小事对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比如给她一句夸奖,给她一个亲吻,等等。哪怕是一句夸奖或亲吻,都会让幼小的孩子感到莫大的荣誉,这样孩子会渐渐把这种“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变成良好的习惯。
晴雁上幼儿园,多数时候都是我负责接送。在路上我就给晴雁讲故事,有时候说爸爸很累,要晴雁听话。有一次,晴雁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以后我长大了,你长小了,我也天天送你上幼儿园!”
当时,我忍不住笑了,对她说:“爸爸不会长小了。”
她依然说:“要长小的,要长小的,我一定要送爸爸上幼儿园,我还要抱爸爸呢!也给爸爸讲故事。”
虽然我为女儿这稚气的话笑了很久,心里却非常感动。
日记选——
1990年2月15日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上了六楼,你第一件事是把爸爸妈妈的拖鞋拿来递给我们:“爸爸妈妈穿这个鞋鞋!”然后又把我们换下的皮鞋放到门背后。
真乖,算是我们第一次享你的福了!
1992年2月29日
妈妈痛了,你十分体贴妈妈,早晨上幼儿园时,特意嘱咐妈妈:“妈妈,睡好,盖好!”放了学,你又来到妈妈的病床前,把嫩嫩的小脸贴在妈妈的脸上。
1992年3月23日
妈妈去幼儿园接晴雁时,听郑老师讲了一件事:上星期天,郑老师叫小朋友去洗手,你刚出教室就跌了一跤,爬起来后就使劲拍衣裤上的灰,郑老师看见后过来询问你,你忙对郑老师说:“妈妈生病了,还要给我洗衣服!我把灰尘拍干净,妈妈就可以不洗衣服了!”妈妈听了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们的雁儿真懂事。知道体贴人。
后来女儿读小学了,我常常给她看这些日记,鼓励她说:“你看你从小就很有爱心!”到现在,女儿也不时看看这些文字,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丢掉可贵的爱心。
劳动最光荣
独生子女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也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一些家长在这方面也很娇惯孩子,总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于是把一切事情都包下来,不让孩子劳动。但我和妻子却认为,勤劳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格。所以,晴雁很小我们就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
我的做法是:第一,孩子能够做的事,决不包办。第二,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意识让孩子参与进来,在一种玩儿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第三,有时给孩子布置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第四,对于孩子的劳动,及时予以热情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到劳动的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