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循环经济
分類: 图书,经济,国际经济,
作者: (日)吉田文和 著,温宗国 等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71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0983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总括地分析了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明确了它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课题。希望对于正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国人民,能从日本的经验教训中有所获益。当然,日本和中国的社会背景、经济体制都存在着不同之处,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不同基础上互相学习。
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支撑了日本的景气复苏,也对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废料和使用过的塑料瓶、废纸等不断流向中国,甚至左右了采用这些废物做原料来生产的一些企业的经营。在这里,首先从日本的角度看,试对中国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作一个分析。中国从2000年开始,随着工业生产增长,所消耗的资源、能源都急剧增加了。从2000年到2006年的6年间,基础原料、能源生产提高了2倍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了近3倍;信息技术(IT)产品增长了近5倍(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版)。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铜(占世界22%)、锌(28%)、钢材(33%)方面,中国都成为世界第一的消费大国,而在铅(25%)、石油(8%)方面,也是世界第二消费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自然资源的进口中,铁矿石占世界第一位,原油占世界第二位。不仅如此,中国作为再生资源的进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其理由包括:对于廉价再生资源的需求;再利用的劳动力成本便宜;地方的环境限制相对较弱,等等,这些都导致再生资源从发达国家流向中国。从宏观看,资源、劳动力、环境三方面的低成本支撑着中国的产品竞争力。
中国的资源需求,一方面依赖于再生资源,同时,中国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却低于发达国家,如:再生铜为37%(日本为104%);再生铝,21%(日本,65%);再生铅,17%(日本,61%)。中国国内的再生资源社会积蓄量少,反映出国内资源回收及再生金属产业的不发达。由上述环境浪费型生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中国的硫氧化物(SOX)排放量是世界第一;50%的水污染、80%的大气污染都源于工业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被采矿工业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所污染(取材于新闻报道)。
目录
引论
《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和《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第1章 物质循环与制度/参与者分析
1. 物质循环
2. 制度,参与者分析
第2章 循环型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
1. 循环型社会和废物
2. 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3. 垃圾是否焚烧掉就行了
本章小结
第3章 容器包装的再循环
1. 容器和包装废物能不能减少?
2. 对于容器包装再循环的评估
3. 容器包装再循环制度该如何改革
第4章 家用电器再循环
1. 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再循环的实际情况
2. 对于家用电器再循环的评估
3. 如何改进家用电器的再循环
第5章 汽车的再循环
1. 汽车再循环的现状
2. 新的汽车再循环法
第6章 建筑业与食品业的再循环
1. 建筑拆除废物的再循环
2. 食品废物的再循环
第7章 非法投弃能够遏制得住吗
1. 非法投弃何以会发生?
2. 非法投弃如何被遏制
结论 以低的环境负荷通往安全富裕生活之路
附录
附录1 日本与韩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电子废物再循环系统
附录2 分析日本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
附录3 日本与中国循环型社会的比较
英文版致谢
参考文献
英文版索引
书摘插图
第2章 循环型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
1. 循环型社会和废物
什么是废物?
在讨论循环型社会之前,先回答什么是废物这个问题,并阐明其实质。任何活着的东西都会死亡,包括人类。那么,当今的文明社会呢?若干年前,日本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环境保护学者末石富太郎教授曾在飞机上俯瞰了大阪、京都和神户地区,他直觉地发现,“这里全是垃圾”。他建议我们戴着“垃圾色眼镜”来观察世界。20年后,神户大地震证实了教授直觉的正确性。城市的建筑和超市的商品都只有有限的寿命,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垃圾。
在“废物”的定义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商品具有两重性。光从商品定义的价值侧面来认识废物是不充分的(如,废物“谁都不想花钱买”),同时,还必须从商品定义的实物侧面来认识废物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们的有用性);而当废物不能使用时,“对它们必须进行处置或加工”。这样考虑的话,我们就能避免那种托词——即,人们如果愿意花钱买,那就不是废物。
如果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则在商业上是没有价值的;虽然某些商品有时具有使用价值,但却没有交换价值,或者只有负的交换价值。举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人们还必须向垃圾回收者支付收集费用。虽然废纸仍然具有使用价值,但由于供过于求而使其交换价值为负值。把废纸回收、转运和处理费用从造纸产品的交换价值中扣除后,该商业行为就亏本了。因此,人们必须为废纸交付回收费用(大家都知道,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最近关于获取废纸“如饥似渴”而激烈竞争的故事。
最近发表了从现代经济学角度阐述废物经济的很多文章,并且对新古典主义中的免费处理假设产生了质疑。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处理费用的理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