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区域研究2008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杨小微 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7826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上一期,即《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区域研究2007》的代发刊词中,我们阐明了本集刊的编辑理想,在于呈现当代中国区域性基础教育改革之独特而丰富的价值,并试图以研究的力量,与当代中国区域性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伴,相依相存,相互构建。所刊载的13篇报告和文章,记录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研究者以均衡、公平理念为追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变革思路和探索历程。本期奉献给读者的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近况,仍然覆盖东、中、西三个梯度。
第一组文章由今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贫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会议上的三个报告和一个总结发言构成,反映了基于教育学立场对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与教育问题的深切关照。
第二组文章来自江苏常州,浓缩地反映了区域层面推进“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成果、学校层面尝试转型性变革的两年探索过程与经验。这一组的最后,也有专稿评述“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在迎接复杂性挑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的提升历程。钟楼区领导、校长和教师们认定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区域教育生态优化上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竭创意,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
第三组文章则推出我国中部地区在学校层面开展的以多维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变革实践,反映了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校长和教师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的默契配合、有效互动及同生共长。
最后一组文章是对海内外学校变革实践的理论评述。既有从一种新的视角对我国学校变革中通过校际合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梳理、概括和评述,又有对西方学校变革和香港优质学校发展计划的回溯性介绍与评论。这些,也是我们在学校变革与素质教育区域推进中更新实践和发展理论的颇有参考价值的思想资源。
目录
本集絮语
从教育学立场审思我国民族文化与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贫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
中国西北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依托学校建立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联合乡为个案
素质教育区域推进中的学校转型性变革
在实践中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新基础教育”联系学校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学校变革唤醒人的生命自觉——“新基础教育”联系学校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常州市“新基础教育”联系校的管理变革与领导发展
研究案例:在学校管理与班级建设中寻求突破
在迎接复杂性的挑战中实现发展——复杂性研究视角下的“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实践
多维学习的区域协作研究
学校层面的课程决定与生成策略试探——以湖北省两所实验小学的学校课程开发为例
校际合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模式
当代西方学者的学校变革理论评述
英国学校改进研究及其在香港的本土化
书摘插图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
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如“普初”“普九”等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进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截至2002年底,全国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八个省(自治区)的“普九”率只有52.7%,特别是在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有12个民族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边缘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全国“普初”“普九”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
总体来说,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在初中毕业后,只有20%左右的学生继续接受初中后教育,而80%左右的学生面临就业,而现实却是学生普遍缺乏生计技能;②课程内容陈旧且没有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特点,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僵硬过时,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单一,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失败率偏高,“复制”“生产”了大量既不能适应主流社会生活,又不能适应当地社会生活的“边缘人”;③教师教育滞后,造成区域性师资匮乏,队伍不稳定,教师教育观念滞后,适应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不足,职业认同程度低和缺乏进取心等问题;④由于各种原因,该地区的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凤毛麟角,学校教育和地方发展缺乏有机联系,对影响地方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的解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⑤没有认识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特定的经济文化类型,造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照搬东部相对发达地区模式,缺乏整体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兼顾的统筹规划,教育改革存在阻力大、代价高、有始无终等问题。这些现实情况既严重影响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中国整体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