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方法通论—影像的采集与编辑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艺术,影视制作,
作者: 李晓峰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376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430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影视的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在技术“向前走”的同时,对影视创作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似乎应该回过头来“向后看”。
影视创作有通用的方法吗?创作可以学吗?翻开这本小书,从电影大师的经典话语中,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本书立足于影视采编的基本理论,系统介绍了影视制作中从剧本写作,前期拍摄到剪辑制作的一些创作方法,既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影视制作理论的教材,又是DV爱好者实用的工具手册
作者简介
李晓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系电影方向博士研究生。长期指导学生从事影视实践并担任广播电视专业果、编、写等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有“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写作”等。指导的DV作品多次获全国、省级各类奖项,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省教育厅颁发的“最佳指导教师”称号。2006年5月,联合全国高校影视学会等数十家单位组织主办“首届全国大学生DV影像艺术节”。学术文章见于《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玩转设备:音画采集基础
第一节 拍摄前的准备
第二节 开机!
第三节 拍摄影视画面
第二章 聆听世界的声音:影视声音采集
第一节 声音的接收
第二节 同期声的采集
第三节DV的同期声采集
第三章捡好看的拍:影视画面采集
第一节 拍摄是“用光作画”
第二节 色彩的表情
第三节 一次传递思想的艺术:构图
第四节 运动改变了影视的时空
第四章剪刀说话:影像的剪辑技巧
第一节 理解剪辑
第二节非编软件的一千张面孔
第三节 剪辑与电影
第四节 建立时空观
第五节 学点原理
第六节 镜头与镜头的组接
第七节 剪接声音
第八节 镜头构成段落,段落构成影片
第五章实战要点
第一节 明确关系
第二节 写好剧本
第三节建立标准
第四节 积累经验
第五节 不断学习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玩转设备:音画采集基础
第一节 拍摄前的准备
一、要准备哪些设备?
(一)必要设备
1.前期拍摄
(1)DV摄影机
对个人创作来说,一台摄影机足够了。但如果人手足够,除了主摄影机(选择一台性能最好的做主摄影机)外,有时还要携带一到两台副摄影机,供抓拍细节、拍反打镜头以及记录拍摄过程之用。为了留下图片资料,一个数码照相机也是必要的。
购买指南CCD(电荷耦合器)的尺寸与像素数。DV的性能主要取决于CCD片的大小。一般来说,CCD片越大越好;也就是说,1/4英寸的CCD要比1/6英寸的CCD好,3CCD的成像效果要比单CCD的好。像素数的多少决定着图像的清晰度,但商家标榜的几百万像素,只是对静态照片起作用。如果购买DV时同时考虑用这台机器来拍照片,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参数,但DV毕竟是用来拍动态影像的。现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的摄影机越来越多了,但原理是一样的。
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变焦范围当然是越大越好,注意这里指的变焦范围是光学变焦范围,千万不要与数字变焦相混淆(数字变焦意义不大,会带来画面质量的损失)。另外,要注意镜头的口径;一般说来,口径越大,进光量越多,成像越好。至于镜头的广角,大的广角能够获得宽广的拍摄范围,所以很多人会在原摄影机的镜头上配接广角镜,以获得更大的广角。
夜视功能。现在很多机器拥有夜视功能,很多用户对其也挺感兴趣,但真正购买后却感到用途不大。的确,此功能拍摄的图像要么是单色的(黑白或绿色的),要么是不连续的,看的时间长了怎么都会不舒服,所以此功能可有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