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的回音——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艺术,
作者: 谢建华 等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385000版次: 1页数: 19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41140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热土的回音——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以东南亚对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追求为线索,分三个阶段概括了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发展、最终走向繁荣的足迹和特征。同时,以新乡土建筑、热带现代建筑两种典型的地域性现代建筑实践为内容,对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探索和创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是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正确路径的判断。
作者简介
谢建华,1965年4月生于广西梧州,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在《建筑技术与设计》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Ⅰ
序Ⅱ
总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产生背景
1.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
1.2 历史文化
1.3 政治、经济与技术
1.4 当代建筑文化
第二章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2.1 自发的应用(1945~1960年)
2.2 自主的探索(1960~1980年)
2.3 自觉的追求(1980年以来)
第三章 东南亚新乡土建筑
3.1 新乡土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3.2 新乡土建筑的发展与风格变迁
3.3 新乡土建筑技术与材料
3.4 新乡土建筑实例
第四章 东南亚热带现代建筑
4.1 热带现代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4.2 热带现代建筑的发展与风格变迁
4.3 热带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
4.4 热带现代建筑实例
第五章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发展
5.1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国际影响
5.2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经验借鉴
5.3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产生背景
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产生于特定的自然背景、多元的历史文化背景、复杂的社会背景,并和当代日新月异的建筑思潮、建筑理论和技术材料的变革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产生的背景,对于了解和把握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助益。
特定的地理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司场所,在一定的时空内,自然环境和气候是地球最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作为人类适应自然、躲避风雨的场所,其形式、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对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特有的适应性,由适应性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沉淀为当地人们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观念。东南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催生出了本地形式丰富、独特的建筑文化。
1.1.1 独特的地理及生态环境
Distinctive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就纯粹的地理意义而言,东南亚可分为大陆和海岛两大部分,大陆部分包括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西马来西亚和新加 坡,海岛部分包括印度尼西亚、东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从地理学和地形学上讲,东南亚大陆主要是由大体上南北走向的盆地和与盆地相间的高地组成,盆地包括由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昭披耶河、湄公河和红河及其支流流域所形成;山地则包括长山山脉、他念他翁山脉等。从整体上看,这一区域的地理特征是地势较低、地形开阔的河谷平原和冲击高原与山地、高地相互间隔。人类学家往往把东南亚大陆国家的社会分为海岸、河流低地文明和内地、高地山民文明,这种划分与该地区显著的环境特征密切关联。而东南亚海岛国家的地理环境,则往往是由绵延曲折的海岸线、优美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起伏的山脉和大片的热带雨林结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