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分類: 图书,经济,国际经济,
作者: (美)克鲁格曼著,张碧琼等译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8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125513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受争议的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美国的经济繁荣如何走向危机?
企业英雄时代怎么演出重重丑闻?
美国的财政责任如何冰消瓦解?
……
在揭露事情的本相方面,没人比克鲁格曼更一言九鼎。
这本备受期待的力作中,囊括了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影响最为深远的专栏作品和评论。从能源危机到安然事件,从减税政策到对伊战争,克鲁格曼用他犀利的文笔和缜密的思维,对21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和政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布什当局的种种不诚实表现,指出美国在经济衰退、糟糕的领导及各种欺骗中迷失了方向,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广大读者勾画了一幅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政治的全景图。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会从本书的阅读中受益。
作者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他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
最受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1978年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使他一夜成名。
1991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惊人的预言家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使他名声如日中天。
经济学的急先锋
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
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
美国最重要的专栏作家。
凯恩斯之后文笔最好的经济大师。
目前,保罗克鲁格曼是普林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序言
导言变革的势力
第一篇美国的泡沫问题
第1章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投资者的种陋习
冰川纪来临
庞氏骗局
道琼斯,哦,道琼斯
金钱的算术
创造和破坏
比萨饼法则
道琼斯的损害
第2章国外风起云涌
亚洲出了什么问题?
德国为何失去竞争力?
难道我们不像日本?
我们只能盲目蛮干
第3章格林斯潘风格
美联储权限
次降息后
聚首华尔街
与熊市共存
“达不溜”双底?
当心产出缺口
艾伦推诿责任
股票与炸弹
如此洞察力
如此应对“双底”
我的经济观
第4章任用亲信模式
美国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
还有多少个安然?
改革的阻力
贪婪是祸根
造假已成风
众怒为哪般
成功的秘诀
内部人游戏
压抑的愤怒
生意照常做
第二篇 布什的模糊数学
第5章无数的诱饵
糟糕!他故伎重演
我们没有责任
越来越模糊
艾伦的台词
切香肠伎俩
金钱的陷阱
万能的减税
罪恶继承日
着火的裤子
第6章转变的伎俩
布什三连胜
沉默不是金
州财政危机
布什的算术
“蓝色”美国人
百慕大避税
希特勒之春
受雇的大师
第7章荒谬的社保计划
“猪入蟒腹”之态
医疗保障计划
退休金寓言
新账与旧债
年以后
委员会罪孽
谁保障医疗
恐怖的算术
第三篇 战胜者和战利品
第8章事态凌乱不堪
美国的两党游戏
浪子也可承父业
幸亏我们收入低!
第9章私人部门的利益
为公共事业付费
公共部门的利益
兑现美分承诺
敛财的种种游戏
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10章利用“”
偏袒富人的减税
官商同流合污
政治利益优先说
混淆事实的说辞
伪装的平民主义
麻木的鹦鹉社会
皮特用人原则
得胜者和战利品
第11章右翼的阴谋
丑闻的温床
愤怒的公众
暴徒的讲坛
为人民谋利?
媒体的责任?
数字的强盗新贵
重大分歧背后
影响的途径
第四篇 市场失灵的时代
第12章加州能源危机
加州用电危机
市场失灵背后
电价的市场操纵
真正的狼来了
加州天空明亮
安然会计丑闻
安然丑闻背后
阳光下的抢劫
当权者的欺骗
第13章烟雾和镜子
不确定的事实
燃烧的是石油
欧佩克的疼痛
人工环境政策
英亩的环保
大气污染时代
着火的“健康森林”
第14章外国的危机
中国香港的深刻教训
与阿根廷一同哭泣
迷失的拉丁美洲
不振的欧洲大陆
第五篇 更广阔的视野
第15章美国的全球计划
WTO的敌人:伪造论据
救世主及其利益
工人之间的冲突
削减外援综合症
如此吝啬同情心
美国蔑视国际法
白人的殖民情节
第16章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供给、需求及英国食品
哎呀,加拿大人竟然获得诺贝尔奖
谁想到瑞典模式奏效了?
两个经济学顾问“拉瑞”
怀念詹姆斯托宾
出版说明
媒体评论
克鲁格曼每周两次谈论关系到2003-2010年的经济问题。购买,阅读,思考,受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克鲁格曼最发人深思、令人信服的作品。
——商业周刊
充满活力,清楚易懂,措辞诙谐,见多识广,是保罗克鲁格曼的风格。每一个关心美国未来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他对美国现状的评论。
——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jr)
保罗克鲁格曼这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可以在事态还未太迟之前唤起民众。
——普利策奖得主 大卫利弗霖路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
克鲁格曼以冷静的眼光、锋利的笔杆,见证经济起伏的脉搏,褒贬是非。这位“识者”的文章能够添增一个现代公民对经济活动乃至大势所趋的了解。
——著名经济学家 熊秉元
书摘插图
第1章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投资者的7种陋习
《财富》1997年12月29日
我同其他人一样欣赏有关金融市场的理论。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刚刚获得了诺贝尔奖,该理论被认为可以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定价起到辅助作用,对此,我并不怀疑。然而,除非你5个月以来一直呆在寺庙里,否则,你肯定已经注意到了最近市场的异常表现。直到7月份,东南亚的经济“奇迹”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投资者欢欣鼓舞地将数十亿的资金投到当地股市中。然而,到了10月份,依然还是这些投资者,却全力地把资金抽逃出来。毕竟,谁都可以看出东南亚的经济管理有多么腐化堕落、无法挽救。而9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时,每个成员都对中国香港采取的经济政策表示了赞赏,正是这些政策使香港在国际大环境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免遭其不良影响,并保持着繁荣发展的态势。但1个月后,不仅中国香港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巴西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并被带入了低谷。
市场的问题到底应归咎于什么呢?我最近参加了一个货币投资经理的会议,有机会聆听了来自市场的声音,或者至少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的声音。他们合计能控制上千亿美元资金,因此,当他们发言肘,我仔细聆听,主要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来。他们肯定很聪明,因为如果他们不聪明,他们怎么会这么富有。下述即为我所了解到的:正是借助于以下7种陋习,形成了主导世界的完全无效的市场。
1.只关注短期利益
在该会议上,有一部分人试图探讨有关长期问题,即关于美国企业未来5年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收益增长问题。但这类问题很快因为学术性太强而被搁置到了一旁。但请注意: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即使是一个短线投资者,也应该关注长期的情况。本年度的股票价格取决于本年度的盈利情况以及人们对明年价格的预期。而明年的价格又将取决于明年的盈利情况以及明年人们对后年价格的预期……那么,考虑今天的价格时,就应该把对未来利润的预期考虑在内。实际投资者应该知晓这一原则。
2.贪婪成性
很多人一直在谈论他们在大调整之前如何预期一个最终价格的形成以及他们如何计划把市场价格在高位再支撑一段时间的体会。这些做法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真的相信股价是被高估了,你又怎么自信能够正确判断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的时间?企图得到那些不可能的额夕卜收益的人可能会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3.轻信愚言
一些货币投资经理声称亚洲市场已经超卖,投资者应该在市场开始转变后再买进,就如另一些人宣称美国市场被高估了,可他们总是要等到市场开始走弱时再卖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如果对你而言;市场的转变非常明显,那对其他人而言不也是很明显的吗?不言而喻的是,他们似乎都相信这一策略是安全的。因为他们认为总会有其他人极为愚钝,要等到真的太晚时才能注意到转变的开始。
4.羊群效应
你曾经可能认为投资团体有兴趣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比方说有人认为美国濒于严重的通胀,或者日本已经为一个高速的经济复苏做好了准备,又或者欧洲货币联盟将会失败,而这些观点对传统的观点形成强有力的挑战。但事实并非如此:少数胆怯的持有不同观点者常常会被大多数人奚落。显然,投资团体希望强化传统观点而不是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5.过分教条
当我听到投资团体谴责日本公司不具竞争力、管理不善和无力关注决定性因素时,我十分震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所有日本公司都是这样的。能够仅以80日元对1美元进行出口的人必须至少有点“变魔术”的本事。数年以来,大量资深作家的书籍和文章不正是把日本的管理方法作为研究的经典对象吗?事实上,它们从未真的那么出色,但它们的水平也肯定比现在的口碑要好。
6.追随潮流
我参加该会议本希望听到一些关于“新经济范式”的讨论,这一范式断言科技和全球化意味着所有旧的规则都已经被否定了;此前6年来没有通胀的增长将会无限期的持续下去;我们正处在一个为期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的开端等等。当然,这样的教条基本上没有意义,但不管怎么说,我可以很快地确定这种范示究竟是什么,就像《魔法奇兵》中所说的,“那是5分钟之前的事了。”所有的规则都被再一次修改了。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处在技术性恢复的轨道上,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可怕的全球通货紧缩的新时代的边缘,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此完全无能为力。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新经济。
7.运作他人资金
就像我说的,如果与会的那些人非常聪明的话,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呢?我猜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是雇员,而不是资金所有者;他们仅仅是在试图为自己赚钱,或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长远的计划。从长远的角度看,除非生命终结,你不可能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另外,一个人运作他人的资金时要把握独立超脱的界限是十分困难的。当其他所有人都犯了错误时,你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你可能会损失一份奖金,但不太可能丢掉你的工作。然而,如果其他所有人都是正确的,只有你犯错,那就会……因此,每一个人都关注同一短期数字,试图追随潮流,相信那些无聊的现行经济理论。
聆听这些人对钱的高谈阔论,我感到非常紧张。毕竟,这些人有能力将资金汇集到一个国家的市场上,然后,也可以突然地将资金抽回,创造一个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的潮涨潮落的兴衰周期。我认为他们不会对美国这么做,我相信格林斯潘,但对这一点我也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
冰川纪来临
《财富》1998年5月25日
我越是看到美国股市高涨如牛,越感到我们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心理危机。我并不是说这种心理危机大得如同“猛犸”,而仅仅是借喻这种已经绝迹的大象来对我们面临的心理危机做一个解释。
如果你了解心理学的趋势,你就会知道弗洛伊德已经过时了,达尔文正时兴。进化论的精神分析法的基本命题是我们的大脑的奇妙设计有助于适应环境,但遗憾的是这种设计所针对的并不是我们几个世纪前开始创造的被称之为文明开化的环境,而是人类发展并在其中生活并持续了200万年的环境。
现在,我们都是迷失在现代大城市中的远古群居狩猎者。因此,理论家说,我们很多的坏习惯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在没有冰淇淋的时代渴望糖果业发展;我们在没有小报时热心于传播小道消息;我们在没有席琳•迪翁(Celine Dion)时对传统音乐充满热情。我们有狩猎大象的风范而不拘泥于蝇头小利的投资本能。
试想我们回到进化论所称的过去祖先们所适应的环境。假定有两个原始部落,假设为穴居熊氏族和穴居牛氏族,它们是邻居。虽然它们住得很近,但是它们却世代相传的依照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捕猎。穴居熊一向将逮兔子作为一种生活安全战略,而且一头熊每天可逮一只兔子,逮更多的可能性小,但是兔子仅仅是兔子,那么小。相反,穴居牛要冒很大风险去狩猎大象,也不知道何时或能否逮到一头大象,但一旦有收获,却是兔子所无法媲美的,因为大象就是大象,那么大。
现在假定一两年后有了分晓。穴居牛做得很好,它每周捕获一头大象。一段时间后,穴居熊本能地嫉妒了,并且仿效牛的战略来分享牛的财富。当然,这是一种在远古环境中很适宜的自然本能。各种影响狩猎猛犸的因素有:有利于草料生长的天气、将大量牲畜带到猛犸生活区域的迁徙方式等,看起来这些因素会一直存在。因此,仿效以前所采取过的有效策略是一个好主意。
如果我们将这种远古部落移植到现代金融领域,至少根据金融理论,这些本能原则的运用并不恰当。有效市场理论假定,所有关于公司的可获得消息都已经反映在现行价格中,未来价格的运动自然是不可预测的并且服从随机游走规则。然而,现实中,人们已经从资本市场中获得丰厚的收益的事实使你没有理由再相信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根据有效市场理论,理性投资者应该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如果你的邻居去年在股票市场获利丰厚而你只是持币观望,这不应是你现在可以投入股市的理由。但是,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使股票市场价格一浪比一浪高涨,你的MBA知识会教你:“哇,这一市盈率看起来毫无道理”,但你的史前遗传的编码指令却高叫着:“我要大象肉”,并且这种本能是难以抗拒的。
而且,有时候,这种本能有自我强化之势。如果仿效牛的战略的人越来越多,则意味着每个狩猎者的“大象”收益会越来越少,而在现代金融社会中只要交易在持续,牛的增加却会形成更大的资本收益。尽管有投资收益不佳的传闻,但因为大量新的买单者的涌入,中介会告知你过去几个月市场一直在攀升,结果让更多的人后悔错失了良机,然后奋不顾身地进入市场。但迟早有一天,新人市的人会减少甚至消失,到那时该怎么办?
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老练的投资者会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利用市场的潮涨潮落循环而套利。可能,当然只是可能,市场依旧。因为智者或有远见的人士已经理解新经济能够产生更多的收益,并且共同基金的兴起消除了投资者过时的风险溢价的要求。但我的看法是,那些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的人士由于微薄的收益正在被逼到崩溃的边沿。你现在能够获得的一种可能解释是,现在价格的合理性的判断不是严肃的经济学理论,而只是合理化的说辞。
这些整体的情形让我后怕,可能是我没有理解这个社会,或者说是我头脑太愚钝以至无法理解这个新时代。但如果你来问我,我会说冰川纪正出现在地平线上。
庞氏骗局
2000年3月12日
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不是第一个对鲍德勒尔(Bowdler)博士和波依克特(Boycott)船长所从事的行业感兴趣的人,但他已经加入这个行业。他们的名字将作为滥用的代名词而记入史册,而庞齐的名字则在欺诈事件中被记录:他巧妙地用新投资人的金钱补充旧投资人的资金亏空,创造了一个经久不衰的成功经商的虚幻神话。
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的著作《非理性繁荣》给我们解释了庞氏骗局。该骗局的第一步是编造一个诱人的、复杂的利益机会,而这一机会又是难以检验的。该骗局的业务涉及国际邮政回执票据,或其他在多数的情况下获利丰厚的业务,例如阿尔巴利亚造假者甚至对投资人声称他们正在经营营利性洗钱业务。
确切地说,所有其他步骤就是制定时间表并进行宣传。首先,一个初始投资机构被拉进这一计划,而且这一机构通常规模较大以吸引公众关注,但又不十分庞大;然后一个更大的机构进入,其资金则足以被用于抵补第一个机构的资金缺口,然后又获得第三个机构进入,以致更多。如果这一资金链条不断裂,先期进入的投资者赚大钱的故事就会到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或机构加入。这种持续进入的资金链条最后会消除投资者的疑心,但其不良的后果是明显的。在美国,投资人熟悉这种欺诈的手法,但为什么不在他们开始运作之前让其停止呢?你可能以为,希勒对庞氏骗局的分析主要源于一种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但希勒博士对历史事件本身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利用对这种骗局的分析引出一些更严重的情况。
假设,有一套新技术,这套技术是真实的,这使事情的发展更有传奇作用。假定一些公司的运作要依赖这些技术的应用,它们也完全是诚实的公司,我们也相信它们最终将会获得巨大的经营收益,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却获利微薄。当然如果要赚钱,甚至仅仅维持账面上的平衡,它们也必须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付设备、应付款等。仅仅由于技术革新这一真实的原因,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上涨,使先期投资者获得巨大的资本收益。这就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盟,推动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
如果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数年,那些怀疑者将开始感到后悔,于是他们不再理性,而那些股票持有者的理性则更是进入冬眠,他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虽然看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诚实的,但一旦进入庞氏骗局后,没有一个“庞齐”不是欺诈者。
看到“非理性繁荣”这一书名,你就能猜想其中的玄机。近年来股票市场价格飙升,巧合地成为庞氏骗局成功的一个佐证,但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问题最终总会爆发。可以说,该书实际上主要关注广义市场范畴的机构(大多数成员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员),但读起来好像是演绎技术类股票的传奇。这就是一本我希望更多人研读的书,但我怀疑,是否每一个读者都能悟解其中的道理。
你看,股票持有者现在开始担心公司的信用问题。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很多人不仅怀疑技术类公司的前景,而且怀疑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我有负罪感),那些说明生产增加、收益增加的新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正是公司情况有多么糟糕。
从逻辑上讲,虽然你承认技术革新的真实价值,但如果你断言每一个技术公司的价值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谁会相信你?现实的情况是,理性的投资者(至少他们有些理性)正在遵循利惠公司战略:让别人加入淘金的狂潮,我们供应淘金者所需要的物资。可能的结果是,出售网络基础设备的公司货真价实,而网络公司的价值是虚幻的。
此外,如果你观察一下,在最初纳斯达克指数疯狂地增长到几千点时,那些未能获利的人,试图为其损失的时间所做出的补偿的话,你会感到十分惊异。从现在起80年后,如果不十分清楚这些术语从何而来,你知道什么是“比佐斯法”(bezosified)模式或“高通”(qualcommed)模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