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督的实践与思考(第三辑)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编写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080821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法律监督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了检察实务上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涉及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人员培训、被告人和受害人的刑事权利、公诉权的行使、公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等司法实务问题。
目录
理念前引下的实践(代序)
第一编 理念更新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 为保障民生和大局服务
深刻认识、充分发挥我国检察制度优越性 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
浅析检察官职业精神培育途径
检察工作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中西方检察制度和检察文化比较
比较学视野下的中国检察制度研究
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如何正确树立和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论中西方检察文化和检察制度的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特征和优越性
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二编 法律监督
试论监所检察职能定位的重构——以完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为重点,全面加强监管检察为视角
在反腐败体系新格局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改革构筑国有企业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屏障
看守所在押人员刑事诉讼各阶段的情绪分析及心理疏导对策
论检察机关民事起诉制度
办理民事案件的几点思考
第三编 刑事检察
“首办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律师法》修改对审查起诉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刑事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对来自社会举报信“量少质次”的反思和对策
对长宁区2005-2007年刑事申诉案件息诉工作的思考
从一起“民转刑”案件看恢复性司法的运用
发挥控申部门窗口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做好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五个关键
当前量刑建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四编 未成年人检察
论青少年成长的法制要件
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犯罪学习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考察监管制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对办理成年犯利用、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案件的思考
宽严之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问题再研究
积极探索形成合力 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
妥协的正义:少年司法视野中的“临时家长”
浅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的具体运用
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的探索
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本土化构建的探析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好学习”与毒品
第五编 检察改革
附条件不起诉相关工作机制研究
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及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的价值合理性和局限性
检察职能内部配置与制约机制的改革设想——以自侦职权配置与制约为视角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现状和改革对策
检察职能内部配置与制约理论及现状分析研究
推进检察干警执法档案建设
书摘插图
第一编理念更新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为保障民生和大局服务
当前,检察工作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与保障民生、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简称“大局”)服务有机结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转变执法观念,确定工作重点,调整策略方法,增添工作举措,完善立法建议和办案机制,努力在为保障民生和大局服务中有所作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现实意义
(一)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民生、大局的内涵
1.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是指检察机关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运用司法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组织检察人员准确地发现犯罪,证明犯罪,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监督执法和司法活动,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保障民生和大局服务的本领。从法律监督能力的内容来看,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曾根据检察机关的职能和执法工作的特点,提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履行检察职能,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二是依法打击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的能力;三是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四是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能力;五是强化自身建设和制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①从执法能力角度来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就是提高发现犯罪、证明犯罪、预防犯罪的能力以及促进司法公正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协调、配合、监督能力。
从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内容来看,包括提高检察人员职业素养、完善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决策水平、保障机制、领导体制、外部执法环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