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
作者: 韩康主编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181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58765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的教师所撰写的13篇论文,主要对中国宏观调控的三十年作了回顾与总结,具体内容包括《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价格管制与宏观调控》《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境下的制度转型》《我国转型时期分配正义问题》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宏观调控回顾
第一部分 宏观调控职能与政策
1.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防止宏观经济“大起大落”的探讨
3.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主体行为分析
4.从紧积极稳健:中国财政政策三十年变迁
第二部分 宏观调控与制度创新
5.价格管制与宏观调控
6.宏观调控的供给管理与储备制度创新
7.宏观调控:在现有体制下有效的政策
8.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境下的制度转型
第三部分 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9.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展望
10.以国际视野治理热钱与通胀的棘轮效应
11.宏观调控与国有企业改革
12.我国转型时期分配正义问题
1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与强加和改善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经济调节。经济调节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但主要是维持经济总量平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公平收入分配。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就必须加强和不断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和努力,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为此,就必须正确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搞好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健、防止操之过急、慎用行政手段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但市场配置资源,又存在着市场失灵,如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不能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等等。这就需要通过政府职能予以弥补,纠正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其中,经济调节职能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调控。本文拟就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与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问题谈一些意见。
一、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基本内容
为了准确而有效地履行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同时也不错位,以实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首先必须按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则,准确界定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维持经济总量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解决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问题。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经历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表明,市场经济自身不会长期的平衡发展,“看不见的手”不可能自动地调节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均衡。实践证明,政府在解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稳定宏观经济方面能发挥无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特别是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及其内在的平衡是政府经济调节的基本目标,也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