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看世界 欧洲

分類: 图书,旅游,欧洲,
作者: 周东耀,陈进 主编
出 版 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557000版次: 1页数: 362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4585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新华社记者看世界”书系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视角独特,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文化人士、境外旅游者阅读欣赏。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欧洲》,全书共涵盖欧洲36个国家,内容不仅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俗特色,还包括一般旅行者感受不到的生活细节、政治背景和趣闻逸事等。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新华社百余名驻外记者在欧洲的亲身见闻和感受。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所见所闻用生动的笔触,写成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带领着读者去领略这些国家的文化神韵,游览名山大川。
全书共涵盖欧洲36个国家,内容不仅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俗特色,还包括一般旅行者感受不到的生活细节、政治背景和趣闻逸事等。
“新华社记者看世界”书系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视角独特,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文化人士、境外旅游者阅读欣赏。
目录
世界确实很精彩(代序)
编者絮语
阿尔巴尼亚
爱尔兰
爱沙尼亚
安道尔
奥地利
保加利亚
比利时
水岛
波兰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丹麦
德国
俄罗斯联邦
法国
梵蒂冈
芬兰
荷兰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尔维亚
圣马力诺
乌克兰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国
直布罗陀
书摘插图
阿尔巴尼亚
“山鹰之国”首都地拉那王洪起
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侧的阿尔巴尼亚,素有“山鹰之国”的美称。它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地中海型的温和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它又是巴尔干地区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境内保存着大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及古迹。漫游阿尔巴尼亚还能观赏到它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直到2006年,我先后在这个国家度过了22个春秋。
阿尔巴尼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却没有得到发展。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霍查曾宣布:“阿尔巴尼亚美丽的自然风光绝不出卖给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国家。”90年代之后,随着国家的改制转型和社会逐渐趋于稳定,阿尔巴尼亚政府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生态旅游和海滨旅游。
首都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地拉那区的首府。它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平均气温最高23℃,最低6.8℃。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其次是东正教和天主教教徒。
据史载,地拉那最早在17世纪初期由一名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地拉那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1928-1939年,索古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了地拉那的城市建设。1939-1944年,德国和意大利对阿的占领结束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于1946年1月11日在地拉那宣告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拉那在外国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现在地拉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增加到70万。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海港城市都拉斯及全国各主要城市相连,有以著名国际慈善家特里萨修女的名字命名的国际航空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