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始点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普通生物学,
作者: 李杰信,简静香 著
出 版 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185000版次: 1页数: 155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00672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生命起源,与地球外有没有智慧型生命问题一样,一直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讨论生命起源的著作很多,内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大部分作品学术理论性很强,一般读者很难看懂,而且以中文原创撰写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图书如凤毛麟角,多年难得一见。
本书作者使用中文母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人类几千年来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追求,并铺出一条对生命起源问题科学思考方法的道路。书中说明了达尔文进化论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应用和生命起源时代原始化学的机制。作者又以21世纪量子物理的概念,探讨了“生命起源需要造物者吗?”这个关键的问题。作者臆测,生命很可能起源于42亿年前的DNA世界……
作者简介
李杰信华裔美国科学家,美国航太总署(NASA)太空任务科学家 李杰信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毕业于中国台湾省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深造,获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来,他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管理学院Sloan School进修,获得科技管理硕士学位。1978年李博士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太空研究。1987年调入华盛顿美国航太总署总部,以“特殊科技人员”身份,管理太空科学飞行实验任务至今。
李博士因工作出色而获得美国航太总署“杰出成就奖章”、“杰出服务奖章”、“银斯努匹奖”和第一届太平洋盆地国际太空年“松长纪念奖”等奖项。他管理的太空飞行实验项目,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在国际太空合作领域,他是一位颇具知名度及影响力的人物。他一共拥有8项美国专利、发表过60多篇科学及科技管理论文。李博士长期以来都非常关心中国的科普事业,1985年,李博士在美国创立了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并出任首任会长,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在1992年和1994年,他完成了两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实验活动”,成功地让5位中国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设计的太空实验项目搭载美国的航天飞机飞上太空。
李博士还是一位热情的科普作家,已出版的著作有《追寻蓝色星球》、《我们是火星人?》、《别让地球再挨撞》和这本《生命的起始点??谈生命起源》。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长河
寻根
隐身的基因
生死交界
一根麻绳
附注
延伸阅读
第二章 高科技生命
数码式生命
飞行器
高科技生命组成要素
从DNA到蛋白质
启示
附注
延伸阅读
第三章 混沌初开时
大霹雳
重元素现形
太阳系
生命起源时的地球大气
生命起源地点
绝对时间表
附注
延伸阅读
第四章 万源归宗
澄江生物群
逻辑死角
自然奇迹
演化
生命起源思维的架构
附注
延伸阅读
第五章 生命的孤儿
中西有别
蛆的魅力
生命寓于“气”
巴斯德把自然产生理论送上了断头台
可疑的阴影
败部复活
附注
延伸阅读
第六章 生命的原始化学分子
生命起源有关的化学分子
含氮化合物的平衡
延伸阅读
第七章 精致的化学选择
矿石上进行聚合物之合成
精致的化学选择
卟啉(porphyrin)
自然界选择了磷酸
核酸的连接物质——磷酸酯
水解的速率及负电的影响
有可以替代磷酸酯的物质吗?
酶的水解
原始地球环境RNA的合成
附注
延伸阅读
第八章 自我组装
自我组装成雏形细胞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与蛋白质及蛋白质与DNA之间的作用
蛋白质组(Proteome)的分析
细胞膜的形成
离子泵的演化
线粒体与细胞的自然凋亡
蛋白质功能与罗塞达石假设
附注
延伸阅读
第九章 造物者级的神器
难比上青天
三个尺度
测不准原理
双重性格
量子世界现形
生命分子的量子世界
催化剂
附注
延伸阅读
第十章 RNA王朝
魔障重重
诱导力
RNA分子现形
RNA年代
RNA真的是第一个生命化学分子吗?
附注
延伸阅读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生命的长河
寻根
我(李)的父亲葬在南港的山上,墓是双穴,兄弟妹妹们回中国台湾时,都会抽空去陪伴他老人家一下。山坡地势陡峭,每次台湾刮台风下暴雨时,总是拜托好友帮着留意一下。所幸墓地地基还算牢固,至今乃安然无恙。
祖父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过世,下葬时在隆冬,地冻三尺,饥饿无力的子孙们只能暂时浅葬,待开春后再深挖。我1979年底回老家沈阳探亲时,二叔噙着泪水,欲语还休。往事扑朔迷离,祖父的墓已无处可寻。
我的太爷,也就是曾祖父,葬在辽宁省清源县的南大山。清源是个山城,在沈阳东边百余公里。l986年回去寻根,路过逃难时暂居的抚顺。抚顺产煤,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褐色的烟雾中。进城后,火辣辣的日头顿时萎缩成一轮软弱的红球,与我39年前的记忆大不相同。50千米外的清源却仍是山明水秀,四五岁时戏水的英额河亦然清澈。英额河是辽河的支流,小丰满发电厂的高压线铁架由此路过。我父亲的老朋友耿牧师还在世,但已不良于行,他记得太爷埋在高压线铁架后面,清源县政府请了四个壮丁,把他抬上了南大山。在萋萋数尺的山草下,摸到了鼓起的坟包。太爷的坟,躲在高压线铁架后面。
高祖的墓在锦州附近的北镇小赵屯,在台湾长居的三叔去找过,向导指着一片小学教室说,那就是李家历代的坟地。我们李家迁到沈阳前,在小赵屯住了五代。
我的寻根活动只能上溯到八代。八代之前,线索消失。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过世;祖父,60年代过世;太爷,40年代过世。所以,以20年左右为一代,我的家谱只能编到公元l800年左右。
公元l800年是清嘉庆五年,朝廷正忙着围剿白莲教,捕到教首刘之协,在北京磔死①;英国已发明出第二代高压蒸汽机,工业革命已呈起飞架势;已经开始失聪的贝多芬刚完成他的第一首交响曲;人类尚未掌握59年后达尔文(Charles Darwin,l809—1882)的《物种起源》知识。
虽然我能寻得的根短得可怜,但我先祖的根却比200年长出许多。其实是长出了至少l750万倍,也就是35亿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