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三十年丛书 穿越前沿(外国戏剧理论卷)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曹路生,虞又铭主编
出 版 社: 百家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455000版次: 1页数: 429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038795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当文字性的剧本、完整的情节、逻辑的语言都渐渐隐退,当代的外国戏剧正走向何方?国外的戏剧家和理论家们在作着怎样的探索?这本文集会给我们一个全面的回答。荒诞不经的情节尖锐地嘲讽着这个世界的荒谬,潜意识的爆发展示着社会对人的扭曲与压抑,空间的再造消弭了观演之间的距离,仪式性的场景呼唤着千百年的文化记忆,单纯的身体表现展示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抗,几乎静止的舞台令人摆脱被牵引的状态而走入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些正是当代外国戏剧界实践着和思考着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和品味这些解构中的深刻、游戏中的严肃、实验中的批判、镜像中的现实……
作者简介
曹路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艺术》副主编。著有《国外后现代戏剧》,译作有《环境戏剧》、《戏剧经验》,剧作有《庄周戏妻》、《谁杀了国王》、《九三年》、《尘埃落定》、《玉卿嫂》、《春琴传》、《弘一法师》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戏剧结构的几种新形式
剧场性与新戏剧
去中心:观照当代世界戏剧潮流的一个视角与九个框架
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理论
迈向戏剧事件——符号学、解释学在欧洲戏剧研究中的影响
戏剧:现实象征隐喻
寻找和探讨戏剧中的节奏
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
表演者
“即时戏剧”理论选译
迈向一种戏剧中的互联文化主义理论
奥古斯都博奥论戏剧
死亡戏剧宣言
罗伯特威尔逊和他的视象戏剧
女性主义和戏剧
特别地戏剧
舞踏
舞论
现代都市空间结构中的戏剧性要素
《或表演,或出局》导论:表演的挑战
关于当代法国戏剧写作中的若干尝试
样式与潮流:以色列戏剧与剧场(1948年以来)
日本戏剧:本土发展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印度现代戏剧的特征
东南亚现代戏剧概述
编后记
书摘插图
戏剧结构的几种新形式
存在主义的人物
荒诞派剧本结构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特点在于对人物的处理,不仅仅在于他们行动中荒谬的成分,而且他们常常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来指导人的行为。多数传统的哲学认为本质先于存在——那就是说,每一件事物的本质在他存在之前就有了。比如,苹果的本质在一个单个的苹果生长在树上之前就存在了。关于人的术语里,每个人的“自我”在他或她存在之前就有了。而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却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一个人在生活的进程中创造了他或她的自我。从无开始,人在采取行动与进行选择中发展了自我——一种本质。
当应用于戏剧时,存在主义建议在剧本开始前人物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背景;因此他们的行动没有特定的原因,这与很多传统性的戏剧实践是相反的。就以《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为例。我们知道在剧本中布兰奇来自南方贵族家庭的背景,有过几次和男人的不幸经历,并且在故乡失去了金钱与地位。这些情况解释了她到达新奥尔良与她的妹妹妹夫待在一起时如此绝望的原因。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缺乏人物传记和人的动机。我们对于他们的背景、他们的家庭生活、他们的职业一无所知。作为角色他们存在着,他们就是角色,但是没有什么解释。他们每天在十字路口见面为了等待戈多,然而他们来到这儿多久了,他们不在这里时是干什么的,留下一个谜。他们存在于眼前,存在于此时此地。
这种不关心背景与动机的情况对结构也产生了后果。在荒诞派戏剧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很少解释或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解释,我们只能在剧本的虚空或内涵中去捕捉人物,而这正是这些戏剧家们所要求的。对人物的过去没有先入之见,也不像《俄狄浦斯王》那样去解谜,这种结构不引导我们去寻找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面对一种当代生活的观点,一种存在主义的和荒谬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