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含光盘)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 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6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50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年度报告,由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国家政府部分研究人员集体撰写。本书以其权威性高、信息量大和专家视角等特点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成为热销学术著作。
本书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或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全面跟踪本年度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解读重大决策选择。
本书指出,2008~2009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空前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口向加深,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将加大改革力度,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增长,努力化解经济波动造成的社会后果,着力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开拓未来发展的新前景。
目录
前言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
——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调查篇
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调查报告
2008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2008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
公安民警对当前中国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看法
发展篇
中国当前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状况
2008~2009年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台阶和新跨越
2008年:养老保险的新进展
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选择
2008年社会治安形势
2008年环境保护形势
2008年中国反腐倡廉建设
专题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建设成就和问题——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和小康目标实现程度
中国未来劳动力人口的供给与需求
2008~2009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股市、楼市价格波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阶层篇
新劳动法与2008年中国劳工状况
2008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
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
附录
中国社会发展统计图(2008)
书摘插图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李培林陈光金执笔
摘要: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但也遭遇汶川1特大地震。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仍在高位运行,但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控制并明显回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但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形势有所趋紧,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力挽狂澜、加大投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中国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开始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2008年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性的一年。
关键词:社会形势 中国2008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是一个新的界碑,也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方面,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太空行走;另一方面,中国遭受重大冰雪灾害,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头,既面临空前的挑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2008年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性的一年。
一2008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2008年,中国社会各界都在进行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和总结,这30年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新起点。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就像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首尔)奥运会一样,成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冷静应对,使中国的总体社会发展仍处于良好运行的轨道。
1.经济增速仍处较快区间,从防过热转向保增长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增长10.6%,第二季度增长10.1%,第三季度增长9%,增长速度呈逐季下降态势。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长在9.5%左右,比2007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是近十几年来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
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幅也出现较大下降。1~9月,全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8946.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年度增长17%,与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32.4%相比,回落明显。
这种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放缓,一方面是受国内国外多种复合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前几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周期性调整。
2.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证
在国际粮食价格一度骤然攀升,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中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从而超过1998年和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了支持力度,2008年财政补贴的农作物已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其中水稻实行全覆盖补贴,小麦、玉米分别补贴2亿亩,大豆补贴0.4亿亩,合计补贴面积占全国粮食总面积的50%以上。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年初南方数省发生冰雪灾害,5月份以后又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以及部分地区的水旱灾害,但全年多数地区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加之农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收入增长速度放缓
2008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71元,同比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按照这种趋势,结合以往年度的情形来考察,预计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将在7%左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可达到7%左右,并有可能出现20多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扭转直到2007年为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之2007年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1~9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7.o%,涨幅比上年同期高出2.9个百分点。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5月份开始呈现逐步回落态势,1~10月与上年各月度相比,上涨幅度分别为7.1%、8.7%、8.3%、8.5%、7.7%、7.1%、6.3%、4.9%、4.6%和4.0%,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回落到6.0%左右。
在物价上涨的形势下,国内消费增长势头仍较强劲,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较快提升。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但城乡差距仍较明显,前三季度,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占68.3%,同比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占31.7%,同比增长20.6%。分商品类别看,前三季度价格增长最快的是石油及其制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和粮油类,分别增长46.4%、42.9%、29.1%和28.6%。
4.就业形势基本平稳,劳动关系调节效果显著
2008年1~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全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第一季度和第
二季度的总体求人倍率均为0.98。
劳动关系调节成效显著。年初以来,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布、生效和实施,增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生效;9月,国务院颁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经过8个多月的贯彻实施,中国多数企业更加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据26个省(区、市)调查统计,上半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96%,比2007年底上升3~8个百分点。合同签订率的提高,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依法管理。
5.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加快扩展。到三季度,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1084万户、2272.2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36.8万户和34.5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人均每月206.2元,每月人均实际支出132元,同比分别增加27元与37元,增幅均高于物价上涨幅度。与此同时,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1786.1万户、3857.7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09万户和1076.4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月人均81.5元,每月人均实际支出43元,同比分别增加10.6元和13元。城乡低保标准和实际支付水平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物价上涨幅度。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新增229个城市,到2008年7月底,已覆盖人口623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达1.94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到8月份覆盖了全国98%的县(市、区),受保障农民超过8亿,中央向中西部地区提供的补助标准已由20元提高到40元。
2008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职工人数比2007年年底分别新增770万人、365万人、875万人、852万人、677万人;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
6.教育事业更加注重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继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之后,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这意味着全国城镇2821万中小学学生每人每年可免交190~350元不等的费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当地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享受补助。
为建立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中央财政已拨付新机制资金282亿元,其中用于免除学杂费和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分别为135.2亿元和86.4亿兀。
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599万人,与1990年相比,全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张了8.84倍,年均增长14.2%。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国家高等教育资助贫困生政策已经形成体系,建立起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和制度框架。另外,从2007年起,国家试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从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底,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共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4亿元,获贷学生11.4万人,共发放贷款6.1亿元。
7.公民社会继续发育。公民意识显著增强
2008年可以说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从社会组织方面来看,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有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38.2万个,其中社团组织20.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3万个,基金会1361个。与上年同期相比,民间组织增加2.1万多个,增幅约为6%。政府向民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渠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