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悟事理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然著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230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51107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书不光是用来念的,字不光是用来认的字里行间、纸面背后的真学问那可是要悟的!一部《红楼梦》,经久读不厌。不同的时代,读出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境遇,读出不同的感慨,不同的心得;不同的人生,读出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道义。本书作者赶热闹、应时景,把《红楼梦》里的喜笑怒骂,吃喝玩乐;生老病死,人生祸福;花草树木,阴阳命脉;学问经济,荣华富贵等等信手拈来,借题发挥,感悟事理哲学,给人的启示思考趣味无穷。
内容简介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掀起新一轮红学热,激发了全民热读《红楼梦》。本书作者赶热闹、应时景,把《红楼梦》里的喜笑怒骂,吃喝玩乐;生老病死,人生祸福;花草树木,阴阳命脉;学问经济,荣华富贵;禅道心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礼俗节令,一应大事小事,雅事俗事,信手拈来,借题发挥,感悟事理哲学,给人的启示思考趣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然,高级记者,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曾先后出版《事业,没有休止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温馨的记忆》(警官教育出版社)、《人生只有三天》(长征出版社)、《人民至上》(人民日报出版社)等7本著作。
目录
事理哲学——俗读《红楼梦》札记
侃爷演说荣府事
[一字画人]看佳丽
红楼谈官
医学道理
贵人好忘事
谈禅论道说情缘
修身养性遵循有度
觉悟有道
苦口婆心说读书
教化向善
至情至理谈教育
酒席饭局事
谋事成事
人品学问
义利取舍
阴阳气脉
海棠枯荣说物脉
一性两重天
口舌是非
骂出文化
《红楼梦》语境中的新闻
风俗、节令
为人处世学问多
草木有情说生态
一笑了之
心善与心硬
新词语句信息多
现实与梦想
好读《红楼梦》
借题发挥十则
后记
书摘插图
事理哲学——俗读《红楼梦》札记
一部《红楼梦》,经久读不厌。不同的时代,读出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境遇,读出不同的感慨,不同的心得;不同的人生,读出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道义。
鲁迅先生评点《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鲁迅先生没有说平民百姓从《红楼梦》里看见了什么。
专家学者们对《红楼梦》的评说也颇多。但也少见从平民百姓的视角归结一二。由此来看,过去平民百姓对读《红楼梦》是不是没有那么大的热情?
时下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掀起了新一轮红学热,一次社会性的红学热,一次平民大众关切的红学热。热读《红楼梦》,热评红楼书,热说红楼事,热推红楼菜……《红楼梦》再也不只是文学经典了,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品牌。红楼文化效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激发平民百姓热读《红楼梦》的新潮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就有了怎样读《红楼梦》的“教诲”。什么艺术尊重,什么缩短差距,什么科学态度,什么什么观念,如此等等,一句话,“教导”读的人要怎么怎么样。对此,我就不大苟同,也不大理解。怎么读书是人家的选择,为什么要乐于去干涉别人的读书喜好,去指划别人的读书选择,去虐待别人的读书精神?在《红楼梦》的开篇里,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那块“无才补天顽石”幻形人世,被携人红尘的故事,“意欲闻世传奇”,遂向石头质疑道:既无朝代可考,又无大忠大贤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时,石头回答:“我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曹雪芹写这本书,本就“只取其事体情理”的意思。就大众读者而言,照此读去,能够知事明理,懂得些生活无处不在的事理哲学,那也是福气了。
我读《红楼梦》,就很有些这种意味。一是赶热闹,应时景。二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致趣,随意读去,全不顾及通篇整书,大局事体。只是就事说事,就理说理;只是就理想事,就理评事。读到哪里,有思有想即发,想到什么就记,想说什么就写,得到启示就以为是收获,有了感悟就以为是见解……如此读来,记下,写出;其书中事体道理必有许多互相矛盾处,于是,就把这些矛盾以为是一种浅近的哲学道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辩证地看事物、想事情,也可说是沾上些事理哲学的边儿。由此来看,我顶多只读出了些不着边际的闲思暇想。
譬如对《红楼梦》的理解,专家读出的是学问,我等读出的是俗理。在专家眼里,《红楼梦》是文学经典,是一部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百科书;在我等眼里,不就是写几个富贵家族的家里家外事?各色人等哭、笑、怒、骂,悲、喜、狂、癫,痴、傻、娇、醉,善、恶、忠、义的人生世态?
尽管平民百姓的品读闲趣,玩味不出《红楼梦》的艺术真谛,但对《红楼梦》家里家外事所寓含的事理哲学,却也有些自己的见地。
“事理”是《红楼梦》极其推崇的。在《红楼梦》的开篇,就有一个借贾雨村的口,道出“事理为要”的情节。引出这个话题的,是甄士隐在逢旧友贾雨村时,俩人饮酒畅谈中,甄士隐看出正失意的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而资助他谋求仕途。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连个招呼也没与甄士隐打,就匆忙进京求官去了。对此,贾雨村还并不以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反倒认为“总以事理为要”更好,对帮助自己的人也不必太在意了。这一情节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得势忘本”等种种市俗。其事不大,理却不俗!细心品味,意味深长。说是“微言大义”,一点也不为过。或许这就是《红楼梦》的雅俗共赏。在讲述看似微不足道的些许小事时,总会给读者留下深层的思考。让你在漫不经意间,读出的发现,读出的喜爱,读出的感受,读出的思想,也是“雅俗共有”的。
《红楼梦》里的大事小事,雅事俗事,事事都有理,事事都是理。在第三回写林黛玉进了荣府,嬷嬷们引领着去见王夫人时有这么两个细节。一个是黛玉进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东房门来,“老嬷嬷让黛玉上炕坐,炕沿上却也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就东边椅上坐了。”另一个是老嬷嬷引黛玉从东房门“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却坐在西边下首的王夫人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因见挨炕一溜有三张椅子,便向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下。看似写的是黛玉初进荣府拜见舅舅、舅母进屋落座的这么一件小事,但说的却是礼节道理。黛玉“度其位次”,“只就东边椅上坐了”和在“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下方才“挨王夫人坐了。”这种些微“俗”事,跃然纸上的却是一种制度下大家闺秀的礼仪节度。真可谓一“坐”多“理”!说起“坐”,其实是一门有深厚文化的学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身份在不同场景,无论是坐姿还是坐位,都有不同的“坐”法。古时如此,今日也不例外。如何坐,坐哪里,是大小人物极其在意的事。组织活动时,你要斟酌如何排位;参加活动时,你要寻找自己的座位;走亲访友时,你要循礼落坐;广庭大众下,你要有礼而坐……就这一“坐”,不仅能表达你的修养、品行、身份、地位、价值,还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在许多场景下,你找不好适宜自己落座的位置,就坐的时限,就如同找不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一样。
《红楼梦》里的事理,是“雅俗共有”的学问。之所以是学问,其奥妙就在一个“俗”字。事是俗事,话是俗话。无论是书中的俗风俗习,还是各色人物的俗言俗行,都是那样贴近世俗生活。你不会因为贫寒而不解其意,也不会因为生在豪门而感到陌生。无论是写平实的日子,还是写奢侈的生活;无论是写低卑的角色,还是写显赫的权势;无论是写无聊的琐事,还是写豪华的排场;叙事喻理,俗而不凡。正因为“俗”而耐读,“俗?而味长;也因为“俗”而经典,“俗”而深刻。“俗”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总也摆不脱这样的俗念:时至今日,恐怕也没有多少读过《红楼梦》的人,能把自己与《红楼梦》的事理割裂开来。有人看到情商美色,有人看到家宴菜谱;有人看到医学道理,有人看到园林建筑;有人看到修身养性,有人看到教化成人;有人看到风情习俗,有人看到官场世态;有人看到富贵贫贱,有人看到生活哲学。多情人仍会感慨儿女情长,官场人也会寻味官道机缘,文化人自然要研究文采艺法,俗家人不能不斟酌物脉人气……
由此想来,其实“俗”是生活,“俗”也是哲学。《红楼梦》中读出的“俗”诠释着生活的哲学。你看:做人,《红楼梦》谈人世因缘;成事,《红楼梦》谈谋略机巧;为官,《红楼梦》谈官道事理;前程,《红楼梦》谈仕途经济;交友,《红楼梦》谈主雅客勤;养身,《红楼梦》谈勤政闲治;用情,《红楼梦》谈为情讨善;家事,《红楼梦》谈家和事兴;吃喝,《红楼梦》谈酒饭是非;“阴阳五行”,《红楼梦》谈人气运道。《红楼梦》记叙的生活存在,虽然是历史的,但其理却是现实的;事虽然是过去的,意却不是过时的。
我们读书,无论你学问有多高深,无论你学识有多博大,究竟能够读出什么样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是向上的还是颓废的,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主要取决于你阅读的主观态度,取决于你阅读的心境意念。究竟怎样读《红楼梦》,倒是毛泽东他老人家高明的很。他主张“把《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还要当作历史看。”他提议高级干部们读《红楼梦》。他多次引用《红楼梦》里的故事来评议时事,用王熙凤“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话,来说明唯物论者的无所畏惧;用丫环小红“没有不散的宴席”的话,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用林黛玉“东风压倒西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等。毛泽东主席有那样大学问的伟人,还结合现实去读《红楼梦》,从《红楼梦》里的故事中,读出了社会实际,读出了时事道理,读出了哲学思想,读出了人性尊重,读出了历史规律。领袖的实践告诉我们:平民百姓不仅能读《红楼梦》,也一样可以联系现实读,结合实际读,按照自己的意愿读。哪怕是“俗”读,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就是收获,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说,怎样读《红楼梦》,怎样理解《红楼梦》,没必要划定一个模式,没必要确定一个尺度,没必要圈定一个框框,没必要“以己养人”,用自己的想法好恶、自己的行为习惯去要求别人。读书本来就是一件享受快乐的事,一件品尝趣味的事,一件自我娱乐的事,如果在他人的指手画脚下,那是多么的扫兴、倒味、煞风景!
既是“俗”读,也要“俗”看,“俗眼”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情和景、物和理。既是俗眼看《红楼梦》所展示的大千世界,那么,对别人不屑一顾的“俗事”就难免关注些。诸如穿着衣饰,摆设陈列,游戏玩艺,烹饪饮食,请客送礼等等风俗习性。这些“俗事”,由平民百姓的“俗眼”看去,更为亲密贴切,更为生活真实。虽看不出许多深层意思,看不出许多大义道理,却也能看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穷苦人家都必须经历的人生琐事所包含的文化。正是这些生活离不开的“俗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反映了历史文明的结果,反映了时代经济的面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色彩,反映了不同环境的人文。
郭沫若有句诗说:“俗到家时自入神”。这里的“俗”是指现实生活。意思是只要把现实生活写“到家了”,就会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红楼梦》的艺术真实“到家了”。可惜今时我辈的“俗”读只是浅尝辄止,体会未必那么深,表达也难保那么准。读出的俗思俗想、俗情俗感、俗道俗理,虽“俗”却“到不了家”,自然也就难以人化。读出那么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相联的“俗”意来,读出自己会心的情理,赞赏的事理,能给人以启发,给人以联想,给人以乐趣,也就不白费时光精神了。
侃爷演说荣府事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红学家们自己至今还没争论清楚。在众多人物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哪些呼风唤雨的角色。即使在对小人物投以关注时,也是那些有脸有面的“金钗”,抑或有过些轰轰烈烈作为的。其实,还有两个口齿才能一点也不逊色的人,很是值得品味的。
一个就是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出场的冷子兴。冷子兴是个什么人?《红楼梦》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一是他出场早,第二回就闪亮登场。二是一出场就与贾雨村这样的人物对味、对饮、对聊。三是个人身份是都中古董行贸易,并且旧日在都与贾雨村相识。四是贾雨村最看得起这个贸易,赞他“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五是冷子兴又借助贾雨村的斯文之名,俩人最相投契。
都中古董行贸易,就是今天常说的做古董买卖的生意人。哪里的生意人?京城的生意人。京城的生意人是个什么样子?健谈,一副好口才,一肚子好故事,一脑子新信息。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一个“侃爷”。如同现今京城的出租司机,跑胡同的“板爷”,一肚子的政治话题,满脑子的国家大事。
这不是对冷子兴的好恶观感。有一点还证明了冷子兴不是个一般人物:他是《红楼梦》中唯一上了章回题目的生意人。在《红楼梦》中,能上章回标题的人物,都是可圈可点的。而冷子兴在章回标题中,却是演说荣国府的角色。可见他的口才见识是不一般的了。
要体会这冷子兴的口才能耐,只要看看在与贾雨村不期巧遇的闲谈慢饮中,说话的口气,谈吐的神态,知晓的事理,就深切不过了。
当贾雨村问近日都中有什么新闻时,冷子兴的回答是:“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这一回答,把个贾雨村也弄得满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实际冷子兴谈的就是荣国贾府。而贾雨村对同谱的信息反倒没有一个外族生意人知晓得多,不可说不是京都贸易的本事了。
当冷子兴说到如今的“这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时,贾雨村又很不相信。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这一“笑道”,于无声中道出了冷子兴的满腹经纶。也许这就是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什么要赞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的缘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