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化研究丛书(共3册)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左永平等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3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262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佤族文化研究丛书》包括《魂归人间》、《木鼓回归》和《佤族审美文化》三册,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丧葬的一般概述,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社会功能,普洱地区主工世居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个性特质研究等五章。佤族文化特质综论,万物有灵,魔巴制度,华夏倾向,文化引力,司岗里文化研究八章。佤族服饰与审美,佤族音乐与审美,佤族舞蹈与审美,佤族木雕与审美,佤族绘画与审美等八部分。
目录
木鼓回归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思文库》总序
序言
第一章佤族文化特质综论
一、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歌谣里传承的文化特质
(一)司岗里——歌声中唱出的神话民族
(二)木鼓——用鼓点诠释出民族的世界观
(三)歌谣在佤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二、佤族剽牛——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典型方式
三、红与黑——佤族的审美情趣
(一)“雕题黑齿”——红与黑的审美情趣
(二)圆环饰物——一个民族对美的诠释
四、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
(一)魔巴制度是佤族的基本社会制度
(二)魔巴是佤族特有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
(三)魔巴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适应性
(四)魔巴制度是佤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
第二章万物有灵
一、虎豹祭
(一)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
(二)顺势巫术的运用
(三)人神交流
二、旱作巫术
三、祭祀与崇拜
(一)牛崇拜
(二)木鼓崇拜
(三)小结
第三章魔巴制度
一、魔巴制度——文化的支柱
(一)魔巴的社会属性
(二)魔巴的社会职能
(三)魔巴的文化功能
二、走下神坛的魔巴
(一)西盟佤族魔巴的经济状况
(二)西盟佤族魔巴的政治状况
(三)西盟佤族魔巴的社会状况
(四)西盟佤族魔巴的受教育状况
(五)西盟佤族魔巴对传统文化掌握的状况
(六)现代宗教和新思想对西盟佤族魔巴的影响
第四章木鼓回归
一、神圣的木鼓
(一)木鼓是守护女神梅伊格洛
(二)木鼓是人神沟通的使者
二、世俗的木鼓
三、木鼓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五章长发飘舞
一、生命之歌
(一)佤族民歌
(二)佤族器乐
二、佤族舞蹈
(一)木鼓舞
(二)甩发舞
(三)剽牛舞
(四)加林舞
(五)舂米舞
(六)甩肩舞
……
第六章华夏倾向
第七章文化引力
第八章司岗里文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佤族审美文化
魂归人间
书摘插图
第一章佤族文化特质综论
文化特质是一种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提倡的传统,是一种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自我特性和固有特征。佤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质。著名学者李子贤教授在美国学者克娄伯和我国著名学者凌纯声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佤族文化特质有26种之多。由此可见。佤族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揭示佤族文化及其历史,研究它的文化特质是关键。本章对佤族文化中的司岗里、木鼓、魔巴、剽牛、黑齿、穿耳等文化特质在佤族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以及对佤族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一、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歌谣里传承的文化特质
没有文字的佤族,其文化的传承主要靠语言来讲述,因而口头艺术在佤族文化中特别重要并大受欢迎。口头艺术中,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歌谣在其中是主角。许多我们认为已经消失和正在濒临消失的东西,正是靠歌谣得以还原。美国人类学家弗雷德丽德拉居娜说:“歌谣和故事是为了归还”,“就好像它们是在被已经死了很久的老人讲述和表演一样”。正是歌声,提供了我们关于无文字民族——佤族的文化信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这种神秘文化之门的钥匙。
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使这个民族蜚声海内外;个性鲜明、刚劲有力的《甩发舞》,强力彰显了佤族歌舞民族的风采。“音乐用旋律和节奏赋予基本的人类观念以具体形式,使它们变得容易记忆并具有吸引力”,因此,音乐成为无文字民族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形式,“歌曲和其他口头艺术形式一样,经常表达一个群体的价值、信仰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