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可以这样读

历史可以这样读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陈天璇著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1860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快读中国历史的三个特殊概念:基数、循环、对立。旁征博引,化繁为简,易记易明,在解读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将各种相关内容割裂为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加以点评,生动有趣,文笔清新。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把中国历史这面镜子的重心放在了普通读者之手,引导大家以现代人的瞩光、思想去明辨历史是非和真伪,提倡大家以史为鉴,研究探索前人走过或未走过之路。

作者简介

陈天璇HANSON CHAN,美籍华裔作家。

少年从香港移民美洲,受美国教育。美马里兰州立大学历史系学士、新泽西州西东大学东方研究系硕士。

早年在纽约从事新闻工作;曾任《美洲华侨日报》副总编辑,《纽约日报》总编辑。又在中港台电影界写剧本,作品包括《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等。(上述两片由李连杰主演)在《大公报》发表连载小说《刀城》。2008年刚完成新作:中国历史何其易;2006年在美出版长篇小说:化胡系列之一《禁经》及之二《雷法》。有中英文版,英文版名称:HuaHu book 1:The Forbidden Scripture,book2:The Thunder Spell),现在WWW.amazom.com网售。今后希望在中国搜狐网中刊登作品。

目录

代序:中国历史的轨迹

第1章基数次序(上古史)

一、五千年长,上古占半

二、发展次序,记住基数

三、一三五七,尽言变化

四、九流十家,先秦哲学

五、扼要内容,分章补述

第2章 起源

一、一个盘古,开天辟地

二、一个祖先,叫做黄帝

三、一条大河,就是黄河

四、一块土地,取名中国

五、一支文化,龙的象征

第3章三代(上篇)

一、神话传说,曾有禅让

二、启建夏朝,开始世袭

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

四、桀王残暴,终被推翻

五、夏墟古迹,尚待发掘

第4章三代(中篇)

一、造反有理,君权神授

二、为保江山,刑狱残酷

三、盘庚迁都,商殷开始

四、武丁有妇,能征善战

五、人祭人殉,奴隶遭殃

第5章三代(下篇)

一、武王立周,封藩建卫

二、澄清流言,订宗法制

三、厉王劣政,国人暴动

四、烽火游戏,一笑倾国

五、平王东迁,共主失势

第6章五霸(上篇)

一、春秋五霸,两种排名

二、齐国桓公,尊王攘夷

三、宋国襄公,仁义丧师

四、晋国文公,城濮之战

五、楚国庄王,中原问鼎

第7章五霸(下篇)

一、秦国穆公,三度东进

二、春秋弭兵,因多内乱

三、阖闾崛起,孙武练兵

四、吴越争斗,两代仇怨

五、范蠡辞官,文种伏剑

第8章七雄(上篇)

一、卿取代侯,七雄并起

二、群雄竞起,变法图强

三、合纵连横,彼此牵制

四、四大公子,养士成风

五、孙氏兵法,再次扬威

第9章七雄(下篇)

一、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二、毛遂自荐,歃血为盟

三、侯生献计,如姬盗符

四、奇货可居,千古之谜

五、远交近攻,秦灭六国

第10章九流(上篇)

一、九流涌现,开宗立派

二、阴阳五行,五德始终

三、道家老子,著《道德经》

四、儒家孔子,有教无类

五、墨家墨子,行侠仗义

第11章九流(下篇)

一、名家诡辩,白马非马

二、法家人物,主张法治

三、杂家吕典,变做资料

四、杨朱为我,一毛不拔

五、诸子百家,谁与评说

第12章三大循环

一、分合前进,盛衰交替

二、三大循环,这样划分

三、精于用兵,穷兵黩武

四、辉煌朝代,威震四夷

五、改朝换代,如出一辙

第13章秦

一、赢政身世,两个假父

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三、三公九卿,历朝沿用

四、苛政坑儒,重用法家

五、宦官改诏,二世而亡

第14章汉之建立

一、布衣平民,独占天下

二、身边谋士,各有传奇

三、背后女人,掌权称制

四、为儿为孙,大杀功臣

五、长嫡无缘,旁枝继任

第15章汉之威武

一、汉之大治,众说文景

二、汉之威武,共推武帝

三、汉之政制,多效秦法

四、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五、汉之文艺,史记立范

第16章汉之衰亡

一、汉之大患,外戚弄权

二、七国之乱,兄弟阋墙

三、王莽篡汉,中期断代

四、党锢之祸,宦官得势

五、农民造反,黄巾倒汉

第17章三国鼎立

一、分裂之局,这样形成

二、魏与曹操,史有争论

三、蜀与刘备,文献偏袒

四、吴与孙权,长据江南

五、重组之局,如此发生

第18章两晋与十六国(上半段)

一、八王之乱,权贵内斗

二、门阀制度,富贵世袭

三、符坚南下,败于淝水

四、玄学清谈,佯狂避世

五、石崇比富,糜烂荒唐

第19章南朝北朝(下半段)

一、孙恩造反,卢循变志

二、刘裕称帝,寒门继起

三、北朝换代,鲜卑兴起

四、道佛发展,四派奇辩

五、北周宏图,未竞之业

第20章隋

一、杨坚建隋,带头节俭

二、杨广弑父,荒淫奢侈

三、巡游江都,开凿运河

四、三征高丽,围城不克

五、稀奇纵乐,叛乱四起

第21章唐之建立

一、江山打下,世民功高

二、两员猛将,封做门神

三、背后女人,不谋私宠

四、李渊开国,杀刘文静

五、长嫡无缘,次子登位

第22章唐之辉煌

一、唐之盛世,史誉贞观

二、唐之威武,亦数太宗

三、唐之政制,上追奏汉

四、道佛并起,融儒共存

五、唐的文学,诗歌一绝

第23章唐之衰亡

一、唐的大患,来自叛将

二、安史之乱,藩镇造反

三、唐有断代,武曌建周

四、朝臣派斗,牛李党争

五、百姓造反,黄巢倒唐

第24章五代十国

一、唐亡之后,轮番改朝

二、后晋割地,称儿皇帝

三、后周两帝,力图统一

四、所谓十国,散布东南

五、柴荣托孤,找错了人

第25章北宋与辽(上半段)

一、重文轻武,积弱之源

二、澶渊之盟,宋纳岁贡

三、变法反复,民乱频生

四、皇帝崇道,加封教主

五、金国兴起,北宋灭亡

第26章南宋与金(下半段)

一、帝斩岳飞,忠义同愁

二、田制不立,农民当灾

三、南宋偏安,积弱难返

四、道佛相争,较量升级

五、逃亡路上,错过九龙

第27章元

一、成吉思汗,兴起大漠

二、忽必烈汗,建立元朝

三、民族压迫,民分四等

四、三次西征,世称黄祸

五、争位内斗,自取灭亡

第28章明之建立

一、和尚当兵,做了皇帝

二、谋士刘基,誉比诸葛

三、背后女人,品德称颂

四、大杀功臣,汤和终老

第29章明之盛世

一、明有三杨,治绩清明,

二、明之威武,当数永乐

三、明的政制,大权独揽

四、明代思潮,三教互借

五、明的文学,剧与小说

第30章明之衰亡

一、明之大患,宦官擅权

二、宸濠之乱,竞同儿戏

三、夺门之变,于谦被斩

四、朋党相争,三大奇案

五、农民造反,闯王进京

第31章南明、三藩

一、明亡之后,乱四十年

二、南明诸王,历十八年

三、三藩叛清,帝业未成

四、郑据台湾,二十二年

五、洪门纷立,继续反清

第32章盛清与内乱(上半段)

一、为巩帝位,自毁长城

二、兴文字狱,抑制思想

三、追求享受,乾隆挥霍

四、官逼民反,白莲教乱

五、鸦片为害,敲响丧钟

第33章晚清与列强(下半段)

一、天京事变,天国梦碎

二、祺祥政变,慈禧掌权

三、签约赔款,任人宰割

四、义和团乱,八国犯京

五、辛亥革命,帝制结束

书摘插图

第1章基数次序(上古史)

一、 五千年长,上古占半

上古史总是讲起源。

譬如,民族起源,国家起源,文化起源。

中国人的上古史应该由何时开始,我们不必在此多作探究,就留给考古学家研究吧。

我们只要略知一二,就可以应付过去了。

中国人喜欢说,他们有五千年历史。那么,就以五千年为开端。然后,将它一分为二,各二千五百年。前一半是神话传说较多,后一半有史实文字记载。这样区分虽然笼统,却概括简单,而又不脱离实际。

其实,中国上古史的年代分期,专家有繁杂的理论依据。但是,我不打算在这里分别提及。我们要知道的是曾发生了什么。即使粗枝大叶,也应该可以了。

所以,我只希望大家记住,在这五千年历史中,中国上古史大约占一半,就大约是二千五百年吧。

若有谁要探究,去查书,答案也非一种。

二、发展次序,记住基数

我们就姑且这样地推算,上古史约占二千五百年,是中国历史全长的一半。简单容易,谁都记得。在这二千五百年中,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民族,同时有了自身的神话。开天辟地,聚河而居。由氏族社会发展到称王称霸;由草绳记事发展到文字文明。如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历经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历史是如何进展的呢?

答案就是:“基数次序”。

基数,作为一个概念,是一系列数字。亦即“一、三、五、七、九……”也同是它的次序。

记住,中国“上古史”就是这样发展。

真是简单容易。

这不是开玩笑。

三、一三五七,尽言变化

你就需要依次记住:

“一”是“一个祖先”。他曾领导着“一个民族”,聚居在“一条河边”,建立了“一个文化”。

“三”是“三个朝代”。中国人自称在他们最古老的文明中有“三个朝代”,也就是“夏、商、周”。夏朝,作为一个国家,已经有了雏形;商朝,留有文字记录,历史开始可信;周朝,小国林立,具有封建的体制。

“五”是“五个霸主”。他们相继出现于东周时的“春秋时代”,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七”是“七国争雄”。这时中国人已经进入中国“上古史”的最后期;东周灭亡,干戈四起,史称“战国时代”。这“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最后,“秦”胜出,统一天下。“秦”国自此变为“秦朝”;“秦”王自此称做“始皇”。于是,中国有了第一个正式皇帝,亦从此开始了它的“帝制史”。

四、九流十家,先秦哲学

“基数”有“九”。

“九”是“九流”。

“九流”在中国“上古史”非常重要;亦可以说“九流”在中国人的整体历史上发挥过不同影响。

因“九流”是指中国古代的“九类思想流派”。这“九类思想流派”的形成,基本上发生于东周时的“春秋”、“战国”两个特殊历史阶段。它们的具体年代是公元前775年至公元前221年,约共550年。

思想家也就是哲学家。他们这一批人包括了人所熟知的老子、孔子,还有墨子、韩非子、公孙龙等人。

所谓“九流”,其实就是:“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九个在当时出现的思想流派。

毋庸置疑,他们的思想学说共同地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在不同时期,个别某家某流,会压倒性地占据着领导地位,从而使历史朝着一个方向走。

其实,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本身是一个大题目。而且,在过往传统所开列的“九流”中,并没有把如今世界闻名的“兵家”包括在里面。《孙子兵法》中外流传,各国译本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历史曾有许多遗漏。

或者,换一句话,历史存有许多偏袒。

然而,从“基数”概念的数目出发,中国“上古史”的发展次序结束。只是,“九流”的思想跨越时代界限。代有传人,代有变化,它们继续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兴衰。但“基数次序”的作用是进程提示。所以到此为止。少而简单,就是特色。希望从今以后你能记住:中国人的“上古史”是“一、三、五、七、九”。

五、扼要内容,分章补述

当然,中国人的“上古史”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但是,若从发展进程来说,最主要的变化是:

“一”是一个神话。它围绕着一个传说、一个祖先、一个民族、一条河流、发生在一块土地上。

“三”是三个朝代。它们先后叫“夏、商、周”。

“五”是五个霸主。它们的相继崛起标志着独裁专制政治的萌芽出现。这段时期史称“春秋”。

“七”是七国争雄。顾名思义,是七个强大的“封”国在东周的疆域上,互起干戈,角逐争雄,史称“战国”。它同时是“霸道”战胜了“王道’,的历史抉择。

“九”是九流十家。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总称。他们最蓬勃最活跃是从“春秋”到“战国”。周游列国,找寻买主。其中法家为秦王所赏识,因而统一天下。

这就是中国上古史。

以下逐一详加补述。

第2章起源

一、一相盘古,开天辟地

中国人也有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但不是讲全能的上帝。中国人说,天地间最早出现的第一个人名字叫做盘古。他不像一个神,他只是一个人。

他在黑暗混沌之中出生。伸手向上一推,上面就变成天;双脚站了起来,下面就变成了地。然后日渐生长,天地相距越来越大。他这样坚持着,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万年,天地终于成形。他呼的气成风;他吐的沫成雨;声音变雷,眨眼化电。高兴时晴;生气时雾。最后,他终于死去。他的头化成山脉;眼睛变成日月。毛发是草木;脂膏变湖海。他身体的其他部分,化做世间万物和人。

这个创世神话的特色是:人自己开辟了天地,人创造人,又创造了万物,人不知道宇宙之间有没有神。

这个神话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盘古的死留给我们这个世界和人类,亦是他对人间所做的牺牲和奉献。

因此,有人认为,中国人只习惯去拜祭他们的祖先,皆因他们没有也不认识有个全能的神。即使是他们神话中的创世者盘古,最后的结局也是要死的!他同样只可为后世纪念。同样道理,中国人对宗教态度含糊。他们把最大的神叫做“天”。但是这个“天”也只像家长一样,所以他们的皇帝自拟为“天子”。天上地下,一脉相承。依然离不开子孙的关系;“天”虽是神亦同时是祖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古代信奉的三大宗教之中,道教土生土长,但没有单一神;佛教,当然有佛祖,却是外来的。至于所谓“孔”教,严格地讲不算宗教,因为孔子生前从不信神,把他奉为神是无稽之谈。

二、一个祖先,叫做黄帝

除了上述那个创世神话,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叫黄帝。实际上,是传说中最强的一个部落领袖。

当年,他与族人生活在黄河边。相当于今日河南省一带。西有炎帝一族,南有蚩尤一族,都企图向他居住的土地发展过来。黄帝为了阻止蚩尤及他所率的九黎族北上,先与炎帝联合,一起打败蚩尤,史称“涿鹿之战”。据说,这场战争打得十分激烈。蚩尤本身是个勇武之人,加上他有10个善战的儿子,所以是支劲旅。黄帝运用天时地利,又智慧地发明了指南车,在大雾弥漫的山河大地,神出鬼没,逐一把他们全部消灭了。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的大发明,但把它归功于黄帝未必可信。随后黄炎二人争雄,黄帝最后胜出,史称“阪泉之战”。他们的后裔便彼此为邻,相互通婚,他们的子孙同称“黄炎世胄”,并把九黎族归于一统,统呼“黎民”,亦即百姓。

这也就是中国人“炎黄子孙”的起源。

黄帝之后,又有承传。在古代传说中,合称“三皇五帝”。至于谁是“三皇”谁是“五帝”在中国古代史中有几种说法。最初出现的“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后来改为:燧火氏、神农氏、伏羲氏。显然,他们都是有创建的古代智者。另外,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合称“五帝”。他们充其量都只是古代部落领袖。

三、一条大河,就是黄河

中国人最初发展在一条大河的两岸。

这条大河,叫做黄河。起于西藏高原北面一处盆地,先向北,再转南,咆哮而东,然后蜿蜒出海,流人浩瀚的太平洋。这条大河全长五千多公里,流经现时中国北部九个省区。它的中下游一带,是古中国的中原。

因为可追溯的中国人祖先聚居在黄河中下游,即今日河南省一带。生息繁衍,创造文明。因此一般意见认为,黄河流域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过去一直是个谜。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表达过人们对它那气势雄伟的赞美和希冀探索的心愿。时至20世纪,总算找出答案。原来它开始于青藏高原星宿海以西约古宗列盆地一道涓涓细流。冰山雪水,会聚而下。谁又会想到,当它流过青海草原,向北穿越河套之后,就改变面貌。黄河自此突然转弯,急转南下,从高原峡谷中,带着滚滚泥沙,一路汹涌澎湃,剧烈地冲向东南下游。因而有时决堤改道,经常导致泛滥成灾。所以,这条孕育着中国文化的大河,在千百年历史中,又变成是经常肆虐的大害河。即使时至今日,如何处理黄河河水的疏道仍是个大问题。黄河之南,另有长江。它比黄河长,流经更多省。由西蜿蜒向东,注入太平洋。从今日中国地理位置看,它把中国大地横切为二。但在古代,尤其在上古史阶段,那属蛮荒。长江以南,在黄帝的传说时代,曾是九黎族的故乡;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变成楚国土地。然而,即使是楚国,在先秦的那些日子,仍不算是中原之地。

……

历史可以这样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