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演义

分類: 图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作者: 柏宏军,姚冬霞编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95000版次: 1页数: 194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182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你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女性一共有几个吗?你知道“三国”中拒绝政治婚姻的是哪几位吗?你知道“三国”在用人上有什么共同点吗?你知道三国时期的四大名驹分别是谁的坐骑吗?
如果你自认是解读三国的高手,那你一定要来看看这本《图说三国演义》,以便核对一下书中的准确性。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一无所知,你更要来看看这本《图说三国演义》,因为除了一般的介绍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外,该书还对原著的背景、寓意、版本等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一页文字+一页图解”的形式,更是以短、平、快的风格,给读者提供了大流量的、实用的信息。言简意赅的文字,配以精心设计的战争示意图或人物关系图,使内容一目了然。在轻松阅读之余,便可快速领略《三国演义》的无穷魅力。
人物关系图——洞悉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人物形象图——熟悉三国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形势分析图——掌握三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天下大势
战争示意图——明晰战争地形和双方进攻路线
兵器服饰图——欣赏三国时期的兵器与服饰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古代章回小说之滥觞,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演义。小说融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法律、人才、伦理、宗教、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智能与精粹为一体。
《图说三国演义》在图文互释的解读中,勾勒出三国人物与故事的来龙去脉,解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争形势和谋略,让你轻松直观地领略原著的种种奥妙与魅力。
《图说三国演义》全书共五大部分:
“人物篇”:结合原著的故事情节,从新颖有趣的角度细致分析三国人物形象,以及其与历史上同名人物的联系与区别。
“故事篇”:以简练的笔触勾勒故事线索,着力挖掘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寓意篇”:多角度分析原著的寓意,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篇外篇”:介绍原著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概述原著的版本流传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附录”:《三国演义》大事年表;东汉、三国、晋初年号检索;三国地名古今对照。
目录
序 言
前 言
东汉行政区域图
第壹章人物篇
一 魏
1曹操:乱世奸雄
2荀彧:首席谋士
3程昱:奇谋迭出
4贾诩:生存高手
5张辽:降将•虎将
6夏侯渊:曹魏忠将
7司马懿:老当益壮
8曹丕:兄弟相煎
9邓艾:居功自傲
二 蜀
1刘备:皇叔之梦
2诸葛亮:寂寞智囊
3庞统:奇才•狂士
4关羽:忠义之神
5张飞:有勇有谋
6赵云:浑身是胆
7魏延:直率•反骨
8姜维:降将报恩
三 吴
1孙权:东吴霸主
2周瑜:英年早逝
3鲁肃:大智若愚
4孙尚香:巾帼悲歌
5吕蒙:刮目相看
6陆逊:夺命儒将
四 其他
1袁绍:英雄末路
2吕布:义子人生
第贰章故事篇
一 时代背景
二 天下大势
三 董卓专政
四 曹操兴起
五 东吴立业
六 曹操VS吕布
七 煮酒论英雄
八 曹操VS关羽
九 曹操VS袁绍
十 刘备兴起
十一 孙刘抗曹
十二 赤壁之战
十三 三气周瑜
十四 关中•西川
十五 三足鼎立
十六 大意失荆州
十七 曹魏代汉
十八 蜀吴大战
十九 诸葛亮南征
二十 诸葛亮北伐
二十一 司马懿VS诸葛亮(上)
司马懿VS诸葛亮(下)
二十二 司马氏夺权
二十三 姜维北伐
二十四 三分归晋
第叁章寓意篇
一 七实三虚
二 尊刘抑曹
三 儒家伦理
1仁政
2忠义
四 英雄颂歌
五 人才
1良马与伯乐
2知人善用
六 人谋
七 游说与外交谋略
八 萧墙之争
九 酒局与美人攻略
十 战争背后的较量
十一 创业者——守业者
十二 生存之道
十三 父子
十四 兄弟
十五 女性:夫人•母亲
十六 小人物
十七 隐士
十八 神秘文化(上)
神秘文化(下)
第肆章篇外篇
一 陈寿与《三国志》
二《三国演义》成书历程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四 海外“三国热”
五《三国演义》勘误
六 盛世三国
七 荆州地位
八 战乱与人口变迁
九 官制与军事机构
十 三国兵器谱
十一《三国演义》中的阵法
十二 三国人名
十三 关公文化
十四 《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
十五 《三国演义》与三国杂学
十六 三国与少数民族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一、魏
1曹操:乱世奸雄
《三国演义》描写纷纷乱世,堪称“一世之雄”者,非曹孟德莫属。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场,作者就藉许劭之语定其为“乱世奸雄”,之后通过一系列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战争事例,论证了这一点。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统一天下是其毕生愿望。当孙权年少、刘备寄人篱下时,曹操就已成长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自镇压黄巾起事始,曹操就以宏图大志为轴心,所到之处广聚人才,诱降义军,扩充军事实力。
讨伐董卓时,曹操高举“忠义”大旗,聚十八路诸侯,俨然核心领袖。尔后不失时机“挟天子令诸侯”,掌握了汉室大权。
少年时代就能“装病谗叔”离间父叔关系的曹操,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更能名正言顺地除去其成就大业的绊脚石。他设计使心腹大患吕布、刘备、袁术等人互相争斗,坐获渔利。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作内应,密使人诬告杨彪通袁术,将其下狱。北海太守孔融据理力谏,曹操佯称:“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隐蔽转为公开,大肆拓展地盘。官渡大战,他以弱胜强,大败河北之雄袁绍,尽得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继灭掉刘表、张鲁等割据势力,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之局面揭开了序幕。
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继续逐鹿中原。面对孙权、刘备二强敌,曹操或集中兵力对付一方,或使两家相斗以从中获利。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又乘夏侯渊占领陇右的时机,西取汉中,最终占得天下三分之二,为后代夯实了魏国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