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邀请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澳)雅尼斯瓦鲁法克斯 著,赵洱岽 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093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经济学的邀请》一书采用三思而行的方式——回顾相关概念、解释其历史演化、对其进行批判——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向原有的理论假设进行挑战;通过解释理论假设背后包含的政治及哲学偏见,使经济学变得十分有趣。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经济学教科书应该包含令人愉悦的思想难题、令人兴奋的哲理问题和许多饶有兴味的政治现象,使那些因经验不足而被更深层次问题困扰的初学者掌握必要的研究能力,体验到个中快乐,而不只是一味提供大量图表、理论、例证。为此本书采用三思而行的方式——回顾相关概念、解释其历史演化、对其进行批判——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向原有的理论假设进行挑战;通过解释理论假设背后包含的政治及哲学偏见,使经济学变得十分有趣。全书最后一部分则针对学经济的学生经常感到疑惑又不敢问的问题,像“经济理论真的很重要吗”、“我该学经济学吗”、“学经济学对我有什么好处”等做了诚恳的回答。
作者简介
雅尼斯瓦鲁法克斯,悉尼大学经济学教授。
目录
前言
上卷:基础部分
第1章 引言
第一部分 消费选择
第2章 回顾:关于消费者和选择理论
第3章 教科书模式的历史:效用最大化的起源
第4章 批评:我们最大化效用了吗?我们应该这样做吗?
第二部分产品和市场
第5章 回顾:公司、产品、市场
第6章 教科书模式的历史:通往完全竞争的学术之路
第7章 批评:教科书中的生产理论是好的经济学、政治学,还是两者都是或都不是?
第三部分 市场、国家与良好社会
第8章 回顾:教科书关于市场和社会福利的内容
第9章 教科书模式的历史:经济学领域内关于合法国家的概念——起源、困境及两条逃脱路线
第10章 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能否优越?
上卷结论:基础与跨越
下卷:忧虑
第11章 经济学理论有价值吗?
第12章 对经济学的指责
深入阅读
书摘插图
第1章引言
教产书中对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如何把稀缺的生产资料(例如,劳动力、机器、土地)分配给不同的生产主体(例如,工厂、企业、农场、劳动者和机器),他们的目的都是生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用经济学家的术语来说,经济学研究在稀缺或有限的生产要素(通常定义为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拥有多种竞争性用途的情况下,如何被明智地使用。简言之,经济学被誉为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作出理性决策的科学。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同意……
经济学一直被定义为合乎理性的选择……经济学家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理性……可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人说他们研究的对象跟想象有关。
乔治沙克,《经济思考的实质》(1996)
1.1没有经济学的世界
让我们来面对一个没有经济学的世界。以经济学的定义作为本书的开场白(如上所示),好像并不能激起读者的兴奋劲儿。所以,请允许我换一种方式:为什么你对经济学感兴趣?如果你是名大学生,大学提供了从天文学到动物学各种各样的课程,为什么你不选其他学科,而偏偏选择了经济学?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因为是我朋友或父母让我选的”或者“因为我想找份工作,而要获得商学学位经济学是必修的”,要么就是说些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重要之类的话。可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在过去(例如在17世纪)经济生活就不重要吗?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把自己当成是学经济学的学生?(甚至连18世纪后半期著述颇丰的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也只是个道德哲学家。)并且为什么过了那么长时间(直到1890年),大学才开始授予经济学学位?
古老的经济学
在人类文明开始之际,学者们就已在思考有关的经济问题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曾针对某些在今天看来属于经济范畴的问题进行过探讨。不过,同第一批西方经济学家(例如斯密)不同,那些古老的著作都不是作为一套完整经济理论的组成部分来探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运转的。
有人认为,对于知识的探求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的祖先没有我们先进,因为这都需要时间,就像大学里的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逐步发展和演化。在某种程度上事情的确如此。追溯到12世纪,在欧洲最古老的大学里,教授的几乎全是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和文学、法律和神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都是在16世纪之后逐渐引入的。但是,为什么经济学多用了两三个世纪的时间呢?如果认为我们祖先的智商不够,那是完全错误的。古代的中国人、埃及人和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不仅不可思议,而且令人钦佩。他们深奥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思想家们。中世纪之后,至少从14世纪开始,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和数学都已蓬勃发展起来。然而,真正的经济思想却要再过四个世纪才刚刚起步。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就是对经济学最好的介绍。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现今经济学中的诸多概念,不过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概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早已待在教科书里就等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去消化理解,实际上,如果不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经济模型。让我们再回到这样一些问题上来:为什么直到近代才有经济学学科?难道罗马人就不关心经济吗?难道伊丽莎白时代的人就没有认识到经济实力的重要性吗?难道所谓古代政权的法国贵族(如法国大革命前的政权)对经济问题就不感兴趣吗?他们当然一定想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财富。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去研究出一个系统的经济方法呢?我的回答是,经济学对于早期社会没有用处,无需借助特殊的经济分析,他们也能很好地理解社会权力和财富问题。相比之下,今天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经济工具,我们就无法厘清社会的状态(例如,收入分配、机会分配和权力分配)。
为什么过去的社会没有这么多的需要呢?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在中世纪,西班牙商人在拉美市场上获得的成功,可以充分解释为由于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占领和征服而来。同样,英国和荷兰贸易的成功,也是通过各自军队对海上重要航线的控制取得的。将这种经济之外的解释与对日本企业能在美国成功销售汽车的解释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商业的成功和失败,必须从纯粹经济概念的角度来进行阐释,例如,价格竞争力、生产成本、工厂里的质量控制和创新等。
现在,我要提出一个更有争议的看法:不仅是在早期社会经济学没有用,而且这些社会也不可能发展出你在任何一本现代教科书中所看到的那种经济学。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请回顾前面方框里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教科书指出,人们为了销售或交换而生产货物。这样的货物叫做商品。那么商品是由什么生产的呢?生产商品的必要成分叫做生产要素,在其下面又可分为三大类: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即生产过程中必需的工具和机器,也就是“生产方式”)。现代的教科书会继续分析:为了生产商品,企业需要把一些土地(以及在地表下发现的矿产和石油等)和一些劳动力以及更早期由其他人生产出来的一些机器适宜地组合起来。但是企业从哪里获得这些要素呢?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解释:企业获得要素和人们购买产品在同一个地方——市场。例如,出售或出租土地的地产商,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当地就业局(或报纸招聘专栏),以及完善的机器、计算机等市场(即所谓的资本货物市场)。
所以,生产就是企业利用所需的其他商品(即生产要素)制造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都是各类市场(例如,香蕉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于是,经济学就被定义为,在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竞争的情况下,市场如何在总是需要更多商品的社会里合理地分配这些商品的科学。简言之,教科书中把经济学定义为,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商品的科学。
我们今天所称的经济学学科,就是试图讲清上面所述的过程,解释社会的运作方式。社会中的物质产品和用来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人力的和非人力的)都是商品;也就是那些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的商品。这也正是经济学与几个世纪之前的社会不甚相关的原因!如果这个结论出现得有些突兀,还可以这样考虑:我们刚刚描述的经济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不在古希腊、罗马帝国或封建法国人的视野之内的。想当然地认为生产和交换的历史跟人类的历史一样长,就会忘记前工业社会与我们当今社会之间的巨大差异。上一段提到的三个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虽然它们一直都存在,但与今天截然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作为完全成熟商品的方式而存在的。
让我们先从土地开始谈起。土地当然一直存在,但被称作土地的这种商品却并非从前就有。几个世纪以前,并没有特定的土地市场来决定哪块土地的归属,以及有人要想得到这块土地得花多少钱。在古代,当权者想获得更多的土地,是不会去找房地产商的;相反,他们会找来一群不幸的人,常常是奴隶,来组建一支军队,然后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在那种环境下,没有人会迫切需要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经济分析。在封建制度下,情况发生了改变。统治者拥有全部的庄园(包括居住在里面的农民),并且通常认为出售继承的土地是可耻的。实际上,土地的产权由国王和皇后赐予给贵族们,以作为他们政治服务的报酬。尽管中世纪的档案资料中大量提及土地价格,但它并不同于土地价格在今天的作用(即调节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它主要是用来反映地主们的权力和政治地位。简言之,土地不是一种有价商品,它的价格不是由迫切希望购买土地的潜在拥有者的需求水平决定的,而是由该土地在市场中(如农产品市场)的获利能力来决定。历史已经证明,发动战争和掌控政治,比用经济学来解释土地转让和土地价格要有效得多。
再来看看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大量劳动力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计其数的埃及人民的血汗,筑成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当柏拉图悠闲地研究他的理想国,四周被崇拜他的门徒和学术异己所包围的时候,那些奴隶和雅典的妇女们却在辛苦地劳动着。在封建制度下,除了那些有闲阶级,欧洲农民的工作比我们今天任何人的都要更加辛苦。尽管如此,奴隶、农民和妇女们的辛勤劳作都不是一种商品。他们生产出的产品,被那些从中获益的人(如哲学家、统治者和男人们)尽情地享用着。雇用他们的人,并没有按照由前工业世界一瞥
公元1305年的欧洲
这一年通过Saint Gothard关口(历史上第一座悬索桥)进入法国的商品总量,还不够填满一辆现代的货运列车;巨大的威尼斯舰队上装载的商品也填满不了一辆现代的货运钢船。
16世纪
德国贸易商每十公里就得停下交纳海关通行费,这是经过了激烈的谈判而确定的费用。在伦敦有112个面积大小不同的村庄,并且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己的货币。此外,从法国到俄罗斯,从奥斯曼帝国到苏格兰,都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劳动力或土地市场。
罗伯特海尔布隆纳,《世俗哲学家》(1953)
生产率和产出的需求而确定的价格(比如工资)去购买这些劳动。例如,在欧洲封建时代,那些不幸出生在农民家庭的人们,追随父辈的足迹,一代又一代地开垦着同一块土地。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地主能允许他们留下一部分收成来维持生命。要想理解他们自己能留下多少收成,现代的经济思想是爱莫能助的。为什么?因为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分配收成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取决于地主的残酷程度、对农民起义的恐惧程度、地主之问的团结程度(农民之间的团结程度)、政治中心(如国王或者皇后)与地方势力(如地主甚至是主教)之间的关系和外国军队的侵略威胁等。相比而言,如果我们今天想解释美国、德国或印尼农场工人的工资问题,就不能单纯依靠政治理论。相反,我们要从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农场工人的生产率和他们可选择的就业前景等万面来思考。简言之,我们需要一种经济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封建社会里单纯从农民那里收取部分收成的地主来说,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