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论

分類: 图书,法律,诉讼法/程序法,刑事诉讼法,
作者: 隋光伟著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17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13926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所谓羁押,是指判决前对人犯的暂时关押。本书从人身自由权入手,探讨人身自由权与国家羁押权的关系,接着论述了羁押合理性与事实依据,羁押的程序原则及控制机制,羁押待遇的国际标准和制度保障。
目录
第一部分 人身自由权与国家羁押权
第一章 人身自由权
一、自由
二、自由权
三、人身自由权
四、公民的人身权利
第二章 国家羁押权
一、羁押权能
二、羁押类型
三、羁押权与自由权的冲突
第三章 宪法地位与法律原则
一、宪法地位
二、法律原则
第二部分 羁押合理性与事实依据
第四章 羁押合理性
一、合理性原则的实体因素
二、合理性原则的正式因素
三、合目的性
第五章 羁押的必要性
一、必要性原则
二、实体必要性
三、程序必要性
第六章 羁押依据的评价
一、关于严重罪行
二、关于预防再犯
三、关于防止潜逃
四、关于人身保全
五、关于保全证据
六、关于侦查需要
第三部分 羁押的程序原则及控制机制
第七章 程序原则
一、前置程序原则
二、司法审查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及时原则
第八章 捕前程序
一、提出控告
二、传讯
三、使用武力
四、警诫
五、检察官审查
第九章 逮捕(上)
一、逮捕特征
二、逮捕权
三、逮捕条件
四、逮捕种类
第十章 逮捕(下)
一、逮捕证
二、申请签发逮捕令
三、签发逮捕证
四、告知
五、执行程序
六、延期执行逮捕令
七、逮捕令的撤销
八、送达与送还
第十一章 捕后程序
一、使用戒具
二、带至警察局(押解)
三、警察局登记
四、捕后讯问
五、连带搜查
六、移送司法官
七、对逮捕的认可和快速审判
八、检察官审查
九、检察官申请
第十二章 审查程序
一、初步审查
二、正式审查
三、决定程序
四、上诉程序
五、特别审查
六、上级审查
第四部分 羁押待遇的国际标准和制
第十三章 被羁押人权利
一、概念
二、内容
第十四章 基本程序
一、令状
二、质问
三、告知
四、体检
第十五章 羁押待遇
一、无罪待遇
二、关押条件
三、羁押费用
第十六章 辅助程序
一、搜查
二、扣押
三、管束
四、记录
第十七章 期限限制
一、期限性质
二、期限划分
三、一般规定
四、监督方式
附录一 《当代羁押制度研究报告》序
附录二 人权关怀下的羁押制度——评隋光伟博士著《羁押法论》
附录三 《羁押法论》绪论
索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人身自由权
一、自由
自由就是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拘束。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自由一词却有着更广的、而且好像十分合理的用法。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自由是理性动物的特性。自由是指由内部因素来决定和外部束缚的不存在。这种自由只在和宇宙隔绝的体系中,或在物质宇宙中,总体上不受非物质事物影响时,才是绝对或纯粹的。在其他的情况下,自由总是不完整的或相对的。它是摆脱某些特定约束的自由,或是在某些特定方面所能获得的自由。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同样也是对约束的摆脱,这种摆脱能使他按照其内心所感觉到的各种冲动来生活。哪里有和谐,哪里才有自由。生活就是这样由和谐而非由压抑统一起来的,在这个原则扩充所及之处,自内部看来,生活总体上就是自由的。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自由的概念,并不是社会传统文化的产物。“自由”,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liber,亦称身体自由,指公民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狭义的人身自由仅指公民的身体自由不受侵犯,即公民享有不受非法限制、监禁、逮捕或羁押的权利。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人身紧密联系的人格尊严和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到了18世纪晚期,自由主义成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法治以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概念。政府只能经由事先确立的法律程序才能行使其权力。另一项对于法治的看法是坚持司法的独立,在政治独立的立场下保卫个人免于政府的专制统治。法治的概念包括了无罪推定原则、一罪不受两次审理的原则以及人身保护令原则。法治被自由主义者视为是抵挡专制政治和限制政府权力的守卫。在刑罚制度上,自由主义者通常反对在他们看来视为非人道的惩罚,包括死刑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