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法的现代精神-刘少奇的法思想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赵明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9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25771包装: 平装目录
引言
第一章早期思想变迁
第一节时代主题
第二节早期教育
第三节思想震荡
第四节重要选择
第五节确立信念
第二章工运中的法思想与法实践
第一节工运的开展与秩序的创立
第二节改“包头制”为“合作制”
第三节俱乐部的改组与章程的制定
第四节全国工运的方针和策略
第五节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争取
第六节为恢复国家主权而战
第七节必须加强工会组织的立法
第八节《工会代表会》
第九节《工会基本组织》
第十节《工会经济问题》
第十一节利用合法手段开展工运
第十二节反对机械地执行苏维埃《劳动法》
第十三节依法管理苏区国家工厂
第三章抗日民主政权与法
第一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民主政权
第二节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
第三节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制度及其保障
第四节抗日民主政府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
第四章土地改革与法
第一节土地改革及其立法工作
第二节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第三节 民主运动与土地改革
第四节正确执行土地改革法
第五章对新中国法制的探索
第一节《共同纲领》——“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
第二节 中国法制新时代的开启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奠基
第四节“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
第五节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制
第六节八大后的忧思
第六章中国现代法制的价值目标
结束语
书摘插图
第一章早期思想变迁
第一节时代主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无论道德与否,正义与否,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胜利了,自觉地锁闭起来的中国国门被打开了,早已开始腐化堕落的封建清王朝所获得和拥有的只能是“丧权辱国”的惨痛结果。中国无可奈何地被抛进了世界历史的大舞台,曾令帝王将相、墨客骚人骄傲了几千年的泱泱大国顿时变得渺小了,显得无能为继了。
一个苦难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革命的时代。曾经辉煌过、强大过的古老中国,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不甘心于失败和沉沦的先进的中国人焦灼而真诚地寻找着自救的良方,尽管并非轻易就能找到。“师夷以制夷”方案的最先提出和实践是符合逻辑的。洋务运动导致了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兴起,功不可没。然而,“制夷”的目标未能顺利达到,苦心经营的当时亚洲的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的庞大的北洋舰队的覆灭,最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政治体制、文化观念这个为封建统治阶级竭力维护的所谓“体”的变革,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1888年秋,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表示出了他对现行制度的严重不满。他说,中央制度“弊极矣”!尽管当时并非只有康有为一人注意到了政治体制上的腐败与缺陷,但与同时代人相比,他也许是当时唯一将困难的根源追溯到专制统治的第一人。在1895年6月《上清帝第四书》中指出:“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故于外无争雄竞长之心,但于下有防乱弭患之意。至于明世,治法尤密,以八股取士,以辛劳累官,……一职而有数人,一人而兼数职,务为分权掣肘之法,不能尽其才。”以康有为为领袖的维新改良派的最终目的,是要逐渐地变中国传统的专制政治为立宪政府。然而,他们寄希望于封建统治的上层人物的道德良心之发现和自觉,从而自上而下推行改良变法以达到目的,却是注定要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