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认知研究(第三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唐孝威,黄华新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8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70534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人类的认知既是生物的、个体的现象,也是文化的、社会的现象,因此只有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的互补研究中,人类认知的深层统一性才有可能最终揭示出来。 本书为主要从隐喻认知的逻辑表征与计算、隐喻认知的语用分析、隐喻认知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自乔姆斯基发表《句法结构》以来,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成了语言学的一个主要进路;同时,语言学本身也成了认知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生物演化中,语言活动是心智和认知发展的一个新水平,然而除了语言活动,人类还有其它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一般说来,认知科学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为了全面探究人类基本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以及人工地实现这些能力而形成的一个交叉整合的学科群。
目录
隐喻认知的逻辑表征与计算
汉语隐喻理解的逻辑描述初探——关于构建新的汉语比喻分类体系的思考
隐喻语句的真值条件
隐喻理解的计算模型综述
隐喻逻辑表征的关键问题初探
A Logical Approach for MetaphorUnderstanding
Emotional Metaphors for Emotion Recognition in Chinese Text
An OWL-based WordNet Lexical Ontology
隐喻认知的语用分析
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
概念隐喻及其语篇体现——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
自然语言中的感官隐喻认知系统
文化、心理因素对隐喻翻译的制约
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
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
跨文化翻译当中隐喻的补充作用
联想的语义连接功能
隐喻认知的应用研究
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
论汉语“人生”的隐喻认知机制
语法隐喻与宋词英译的经验重塑
论“茶”的隐喻认知系统
经济认知域的“交通”隐喻概念系统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霍译本人名翻译的个案性研究
诗歌隐喻与诗歌主题的异化翻译——《红楼梦》诗歌英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身体词的隐喻研究——以汉语“手”为例
书摘插图
一隐喻简介
信息处理中需要关注语言中隐喻现象,是因为语言中隐喻现象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如“这律师是狐狸”,本体是“律师”,喻体是“狐狸”,话外之音是省略掉的喻底“狡猾”、“多疑”。对于隐喻理解的研究,可以帮助计算机重新构筑在文本中被省略的信息,帮助人们从语篇整个体系来研究隐喻的省略信息。
传统隐喻研究中,“互动论”的Richards(1936)和Black的语义相互作用论突破了比较论和代替论认定的隐喻只是词间转换的局限,把隐喻放到句子层面进行动态的研究,从词的互换到语义的互动,特别是指出了本体和喻体的不均衡性(束定芳,2000)。Lakoff和Johnson还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个概念,如“时间是金钱”、“思想是食物”等概念隐喻引申出“我浪费时间”、“我消化了他的思想”等(Lakoff&Johnson,1980)。
要把隐喻形式化表达出来是我们的目标。我们首先在逻辑层面上要能够表述隐喻这种语言现象,才能指导我们在机器上实现它。经典的命题逻辑或一阶逻辑在表达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隐喻句中的语义问题,如“汽车是铁马”中“铁马”的真假。从表面上看,“铁马”或“汽车是快马”都是假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