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中国各地区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现代史(1919-1949),
作者: 杨天石,庄建平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70558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学者(包括台湾学者)、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研究日本侵华战争的论文集,书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时的情况,为研究日本侵华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读者对象: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关心中日关系的人们。
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华民国史。独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文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从帝制走向共和》、《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朱熹及其哲学》、《朱熹》、《泰州学派》、《黄遵宪》、《横生斜长集》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中国通史》第12册、《南社》、《南社史长编》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伪满洲国的政权体制和基层社会组织
日本对“满洲国”社会的统治及渗透
日本推行“满蒙政策”与统治“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兴亚院及其中国调查
变调的“雨夜花”——战时台湾几个面向的观察
抗日战争的地域性影响:广西
河南的粮食短缺和日本的粮食掠夺活动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商业贸易
战时江西省国民党统治下的后方区
日本奴役强制中国劳工研究——以中国青岛地区为例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强掳虐待华北劳工述论
华北地区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和日本人的反战活动
上海沦陷区的中国医生
书摘插图
伪满洲国的政权体制和基层社会组织
中国东北地区(下称东北),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是日军占领时间最久、日军制造的统治机构最为完备的地方。本文主要阐明举世皆知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体制的本质特征和遭受侵略战争严重冲击破坏但具有极大反弹力的东北基层社会的组织状况,以期能对战时中国各地区政治状况的对比研究有所帮助。但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作宏观的概要表述。
一伪满洲国政权的二重构造
1929年7月,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在策划武装占领东北的第一次参谋旅行中就提出:通过武装占领,推翻地方统治,扫荡官有财产,实行以大将或中将为总督的军政统治。1930年底由关东军第三课完成的《对占领地统治的研究》,也主要说明从局部到全面实行军政统治的步骤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