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册--拒霜魄力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国画,花鸟画,
作者: 卢辅圣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50印刷时间:开本: 18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2581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两千年来,它通过从自发到自主的审美方式和中国式的赋、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化地体现了东方世界的宇宙自然观。它历经发生、发展、成熟到升华变化的漫长行程,流汇着民族与时代的人性内涵,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与此同时,它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谐自身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又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改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甚至对主体认知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花鸟画的价值内涵及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国花鸟画通鉴》丛书,根据花鸟画史表现为时代、地域、价值功能、风格流派之类的不同维度,分成二十册,以图文映照的方式进行专题化阐述。
目录
一引言
二从野逸派到金石写意
三从赵之谦到吴昌硕
四从吴昌硕到齐白石
五金石写意狂澜的社会推动力
六大写意花鸟画在建国后的新发展
七余论
书摘插图
一引言
在中国这个艺术抒情特性极为发达的国度中,绘画往往通过比兴、寓意和象征手段含蓄间接地传达自我情感。所谓“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文人士大夫与质实而趣灵的山水最为亲密。山水画自其诞生之初,就通过“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手段,成为文士阶层的“卧游”、“畅神”之具,进入成熟期,又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图真”、“适意”、“自娱”、“寄乐”等方式,寄托了文人士大夫们的“林泉之心”。五代两宋以后,山水一直是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们最热衷的表现题材,而山水画通常也被看作是最能代表传统绘画艺术特点和成就的科目。除了明清时白阳、青藤、八大等以花鸟画闻名之外,宋元以来,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荆关董巨”、“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以及“四王”、“四僧”等等,其艺术成就主要都表现在山水画领域,换言之,明清以前,历代大家基本上都以山水画名世。
在中国画风格趋向多元化的20世纪,迭遇了以往任何时代所无从比拟的诸多变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