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的配置和适用

检察权的配置和适用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法律实务,司法实务,

作者: 吴春莲 主编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56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637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配合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目标,实现杭州检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年初我们就确定了于本年度出版一本有关检察权配置与应用的论文集。而今,这本论文集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一个领域、一项工作要创新发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有所创新。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检察理论的有力支撑。加强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机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繁荣检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更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建设任务繁重,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着的执法形势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目录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新视角

刑法谦抑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打击职

务犯罪中的适用

民事公益诉讼必要性视野下的可行性分析

渎职犯罪案件中“前案”问题探析

犯罪既遂的考量与重新定位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探析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存在的若干问题思考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

对检察权外部监督与保障的一体化思考

困惑与出路:传统公诉模式的弊端与重构

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的实践现状与模式探索

检察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之理性思考

检察机关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律师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

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刑事和解程序设计之探究

检察建议书必须进行规范化设计

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契机对检察机关公诉权进行重新定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语境下的我国腐败犯罪的立法完善

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探究

“疑罪从无”在公诉环节的适用

法治视野下的检察权定位思考

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浅析

律师法修改语境下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构建

检察指导侦查新视野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指挥机制与协作机制探讨

略论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

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司法规律维度中的检察权配置

犯罪存在论——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的新视角

民事公诉制度比较与启示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检察权:刑事和解制度于公诉阶段构建的价值取向

检察视野下的刑事和解与公诉权的协调

……

书摘插图

对检察权外部监督与保障的一体化思考

二、完善检察权的保障的重要性

(一)完善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法律依据 法律监督不是泛指监督法律实施的一切活动,而是指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的,能够产生法定效力的监督。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法律授权、法律程序,确保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法,有关检察机关地位、职权和工作程序等规定主要散见于宪法、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范中,一方面根本法和基本法受其原则性、概括性所限,不可能对检察法律监督做出具体翔实的规定。这样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时,必然要面I临两大尴尬:一是在实体上出现盲点和空白。二是在程序上缺乏刚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检察机关应当通知其立案。如果公安机关坚持不立案,检察机关“立案通知”的指令性便显得苍白无力。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定一部法律监督法,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任务、原则、范围、程序以及法律后果等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使检察机关能够理直气壮的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二)检察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使检察权的行使受制过多,检察权的独立性缺乏有效保障

检察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使检察权的行使受制过多,检察权的外部独立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我国,宪法、司法机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种独立性,是一种集体独立,也就是外部独立,而非个人独立即官员独立。在现行体制中,检察官受检察长领导,任何检察活动应服从检察委员会的决定,虽然检察官也是检察权行使的主体,但在法律制度上还没有确立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内部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法律还没有赋予检察官合法对抗行政指令权的能力。同时,诉讼法还是以人民检察院而非检察官为诉讼主体,检察官是检察院意志的执行者,其本身在诉讼法上还缺乏独立的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