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丛书(第二辑)—美国大学之魂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世界各国教育,
作者: (美)马斯登著;徐弢,程悦,张离海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5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75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全面的研究和清晰的叙述。……马斯登先生这本书及时地为今天的一场激烈争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资料。美国需要一系列共同价值来保证它的历史认同吗?
——《纽约时报》
这本书意义重大,甚至它所提出的尖锐批评也很难遭到忽视。小心翼翼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明和对于当代争论的彻底重构都使它成为一本有价值的著作。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令一些人感到沮丧,并且让另一些人觉得烦恼。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罗伯特•伍斯诺
内容简介
美国大学的建制有其严肃的宗教背景。就在一个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州立大学都有必须参加的礼拜,而且有的大学还要求星期天去教堂。然而今天,宗教在美国一流大学和学院的学术与文化生活中的深远影响几乎荡然无存了。在《美国大学之魂》中,乔治•M.马斯登探讨了这一戏剧性变化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美国大学之魂》绝不是一篇对那个已经一去不返的、由主流新教支配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的悼词,而是一份对于那个时代的深刻批评。它审视了新教在17世纪30年代哈佛学院成立之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白人清教徒的建制崩溃之前的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许多曾经在历史上特定时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里故事的分析,以及对有关达尔文主义的争论和不断改变的学生风气的影响等难题的分析,乔治•M.马斯登令人信服地指出,正如高等院校已经给女权主义和多元文化的观点提供了空间一样,它们也应该再次为传统宗教观点留出空间。
作者简介
乔治M.马斯登(George M.Mar8den),美国圣母大学历史学讲席教授。
目录
绪论
导言一 上帝与耶鲁的巴克里(1951)
导言二 亨利斯楼恩科芬的耶鲁(1897)
导言三 一所“基督教学院”?诺亚波特与威廉格拉姆萨姆纳的耶鲁(1879-1881)
第一部分 新教无宗派主义的确立
1 基督教王国的负担:17世纪的哈佛
2 新的科学女王与新的共和政体
3 两种宗派主义
4 一种辉格党式的正义舆论
第二部分 科学时代的美国大学之定义
5 美国的实用与德国的理想:对改革的两种设想
6 科学时代的基督教遗产
7 诺亚波特治下的耶鲁:积极的基督教与实证主义
8 加利福尼亚:没有多少意识形态成分的革命
9 霍普金斯大学的方法世俗化及其基督教原理
10 密歇根大学的自由派新教:带来了杰斐逊主义的后果的新英格兰动机
11 哈佛与人道宗教
12 在普林斯顿坚守
13 使世界免受传统建制的危害
14 低教会派的大学理念
第三部分 当联系切断之后
15 旧式的宗教所带来的困扰
16 令人费解的学术自由观念
17 基要主义者的威胁
18 基督教的生存障碍
19 局外人
20 寻找一种灵魂
21 一个拥有国家灵魂的教会
22 没有新教的自由派新教
非科学的最后附言
中英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新教无宗派主义的确立
1 基督教王国的负担:17世纪的哈佛
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那就是当清教徒们在马萨诸塞州的荒野里定居仅仅六年之后,他们就创办了一所后来变得闻名遐迩的学院。对于他们来说,创办高等教育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当务之急。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新英格兰是当时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清教徒们如此轻易地创办了一所学院(南方殖民地用了一个世纪才做到同样的事情),他们才得以为新英格兰在美国高等教育中长达三个世纪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直到美国人建立起现代的大学或者把他们的学院改造成大学之前,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都与新英格兰有着某种联系。
如果想知道清教徒为什么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一场如此热烈的宗教运动所造成的紧迫感,就必须考虑到基督教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太稳定的漫长联系。应该记住的是,生活在17世纪30年代的清教徒与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时代之间的联系就像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一样紧密。因此,虽然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后来发生的事件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参照他们自己的历史来思考他们,我们将得到一个更加切实的理解。他们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中世纪的人。事实上,他们所具有的中世纪的观念更多地渊源于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而不是宗教改革,不过,他们也已经感受到了即将诞生的现代化的光芒。然而,他们关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中世纪基督教的问题。他们怎样才能使基督教回到它原有的跑道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