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程序法系列—仲裁法学

分類: 图书,法律,高等法律教材教辅,诉讼法,
作者: 蔡虹,刘加良,邓晓静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45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民商事仲裁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而仲裁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仲裁法学以仲裁法的一般理论、仲裁制度与仲裁法的具体规定、仲裁实务等为研究对象。本教材将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系统阐述,从而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一部理论体系完整、制度阐释准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科书。
本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仲裁法的基本理论,阐释我国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度内涵与具体规定。全书分“前言”、“仲裁”、“仲裁法”、“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通则”、“仲裁司法监督”、“涉外仲裁”、“仲裁文书”、“历年司法考试真题精选”等十一个部分。
作者简介
蔡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著作有:《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独著)、《转型期中国民事纠纷解决初论》(独著)、《民事诉讼法学》(合著)等。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仲裁的性质与主要分类
第三节 仲裁法律关系
第四节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 仲裁法
第一节 仲裁法概述
第二节 外国和国际的仲裁立法
第三节 中国的仲裁立法
第四节 我国《仲裁法》的效力
第五节 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仲裁机构
第一节 仲裁机构概述
第二节 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 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简介
第四节 中国知名仲裁机构简介
第五节 中国仲裁协会
第四章 仲裁员
第一节 仲裁员资格
第二节 仲裁员的责任
第五章 仲裁协议
第一节 仲裁协议概述
第二节 仲裁协议的成立与生效要件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无效与失效
第六章 仲裁程序通则
第一节 仲裁当事人
第二节 仲裁的申请与受理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
第四节 仲裁审理与裁决
第五节 简易程序
第七章 仲裁司法监督
第一节 撤销仲裁裁决
第二节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第三节 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比较
第八章 涉外仲裁
第一节 涉外仲裁概述
第二节 涉外仲裁程序
第九章 仲裁文书
第一节 仲裁协议书
第二节 仲裁申请书
第三节 仲裁答辩书
第四节 仲裁裁决书
第五节 仲裁调解书
历年司法考试真题精选(2002-2008)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英文对照)
书摘插图
第二章 仲裁法
第三节 中国的仲裁立法
中国的仲裁立法包括祖国大陆的仲裁立法、香港地区的仲裁立法、澳门地区的仲裁立法和台湾地区的仲裁立法。本书重点介绍祖国大陆的仲裁立法。
一、1949年之前的仲裁立法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仲裁制度产生于清末民初。晚清政府于1904年初颁行的《商会简明章程》的第15条规定:“凡华商遇有纠葛,可赴商会告知总理,定期邀集各董秉公理论,一众公断。”①为便于处理纠纷,各地商会纷纷成立专门的商事仲裁机构,1909年成都商务总会首先成立了“商事裁判所”。1913年1月28日北洋政府司法、农商两部颁布了《商事公断处章程》,对公断处的主旨、组织、职员之选任及任期、公断处的权限、公断程序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民初的商事公断处附设于各地商会,实际上充当了一种调解机构,对民初商事纠纷的解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商会的戒备从心理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以及法制的逐步健全,民初发展迅速、景象喜人的仲裁制度令人遗憾地走向衰落。
二、1949年之后的仲裁立法
(一)第一阶段:1949年至1966年
1954年5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设立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决定》(共38条)发布,1958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设立海事仲裁委员会的决定》获得通过。依据这两个规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分别于1956年和1959年设立,这标志着新中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建立。
根据1962年8月发布的《关于各级经委仲裁国营工业企业之间拖欠债款的意见(草案)》和1962年12月10日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经济合同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各级经济委员会是合同纠纷的仲裁机关,人民法院不得受理合同纠纷案件;合同纠纷仲裁原则上实行两裁终局制,对于重大的合同纠纷案件实行三裁终局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