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人类学,
作者: 王铭铭主编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304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2930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
目录
反思西南人类学
按语
论西南民族的族群特质
中西之间的西南视野——西南民族志分类图示
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导读
梁聚五关于苗族身份认同的书写——近代中国边缘族群以汉语文表述
“我族”身份认同的个案研究
《祖荫之下》的“民族错失”与民国大理社会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学的史学传统——以马长寿的研究为例
穿越历史与文化的他者观——以汉彝知识分子彝学研究为例
历史的书写,现实的想象——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的民族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界的中国西南研究
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
跨学科讲坛——混沌论、物质论、控制论与人类学
按语
混沌与矛盾——人类学借用的反思
领悟物质与社会世界——再思亚洲季风圈南缘的“宗教”与“生产”
控制论结构的意义——东库拉圈舷外支架船中风与水的观念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纪要
全球化的人类学可能吗?
社会理论中的马克思传统与中国当代社会学研究
学术会议纪要
“云南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人类学实地研习营
第五届中国人类学实地研习营活动报告
述 评
巴别塔的怨囿——学术场中的萨林斯转喻
书评
《中国东南民族考古文选》
《东南民族研究》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守望国界线上的家园——金平傣族的社会文化》
《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
《“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中国东南沿海散工研究》
稿约
书摘插图
论西南民族的族群特质
前言
西南地区可说是今天由多民族构成的中国境内,最色彩绚丽的调色盘了。在这里,高山、纵谷、盆地、丘陵,多元的地理资源环境自古以来孕育着大量人群,他们凝聚为各种群体,以集体力量开发、分享、垄断、竞争一个个小生态区的资源。
这些人类群体中最普遍的一种结群模式便是以“共同血缘”或“共同起源”记忆彼此凝聚的群体,他们包括家庭、家族、宗族,同源部落、村落,民族或其中的各族群;我们可以用广义的“族群”来称这样的群体。以此而言,广义的族群可定义为,用共同血缘或起源记忆凝聚其成员,以此共享、分配及维护资源的群体。这样的理解,一方面反映过去社会人类学族群性研究(ethnicity study)的两大理论群体——强调根本情感的“根基论”者(primordialists)及强调现实利益的“工具论”者(instrumentalists)——分别触及了人类族群现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即血缘情感与现实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