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极限的科学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周建著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1字数: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I S B N : 978756400660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人类科学、认识之神奇发展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感动、痴迷,凡20载于主流之外不懈思索认识之本质、科学之源流、宇宙之所是等等问题,累积心得著成此书,虽尚有诸多自发而为之痕迹,但苦心孤诣,自成一统。作为独立研修之认识样本,有认识于个体中长成之案例价值。亦可启发无为思进者,及作为相关研究之参考。
内容简介
现代科学观已经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种认为科学是客观真理的传统观念早已被证明仅只是基于人们日常朴素的感觉与经验。本书结合物理学的发展,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新旧科学观的转变以及现代科学观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代科学观,由于实验不能绝对验证理论,科学也并不只是关于经验的计算,所以科学不是发现而是构建的,其中必然包含着认识主体的因素。由此,作者提出了二维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根据二维科学观,新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取代旧的理论,并不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更正确,而是由于新的理论具有更高的认识效率。此外,二维科学观还进一步地认为,科学理论并不是被动和单纯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即便是曾经被实验证实过的理论仍不可避免地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本书集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一方面可以增加读者关于物理、逻辑、心理、哲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由于书中介绍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可以激发和培养读者的创新意识与系统的思维能力并开阔眼界。总之,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科普读物,它为读者揭开了原来罩在科学头顶上的那神秘和威严的面纱,使科学和科学的方法重新融合于日常的生活之中。笔者相信凡是乐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都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有所获益。
目录
引言 天真的问题
第一章 必要的张力
一、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的两维性
三、科学观的发展概述
四、科学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 科学的开放性
一、科学与艺术的相通性
二、科学与艺术的对应性
三、对象与背景
四、格式塔转换
五、两个世界
第三章 自然哲学定律
一、自然、哲学和定律
二、多样性与归一性
三、有限性与无限性
四、哲学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章 有机的宇宙观
一、空间、能量和物质
二、空间、空间分布和光速
三、粒子、势阱和封闭体系
四、波粒二象性
五、参量与量纲
六、宇宙、参量和常数
七、有机的世界
第五章 二维认识论
一、自然、人类和科学
二、理论、实验和认识体
三、黑箱子与同构系统
四、一维认识论和二维认识论
五、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
六、自在世界、现象世界和理论世界
七、普适二象性
第六章 认识的工具
一、形式逻辑、概率逻辑和构建逻辑
二、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三、概念、逻辑和假说
四、一维认识论的困境与尴尬
五、认识观与认识效率
六、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
七、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七章 认识的实质
一、变化守恒定律
二、实在、真理和科学
三、宇宙的阶梯
四、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分离与融合
五、认识的主体因素
六、认识的进步与飞跃
七、经验与说明
八、因果关系与目的论
第八章 超越对立
一、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
二、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
三、理性与知觉
四、超越对立
五、局部与整体
结束语
附录1:关于空间是否存在的对话
附录2:关键词汇注释
书摘插图
第一章必要的张力
一、科学的定义
什么是科学?在科技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当今社会,这似乎已不再成其为问题了,因为科学已经完全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之中。而事实是,享受着突飞猛进的科技成果的现代人关于科学的观念却是非常陈旧的。这可能是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物质欲望的空前膨胀,从而使人们很难挣脱传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束缚。
最为朴素和大众化的科学观是从认识的本体出发,认为科学是客观和真实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的口头禅:“应该科学地……。”这实际上是说:“应该客观和符合自然规律地做事情。”然而,认识主体是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认识客体的。认识仅只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单向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