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人民文库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传记,其他,

作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著,沈苏儒 译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543000版次: 1页数: 709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100721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在我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这个世纪里中国和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联系。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给予的温暖。她给人的鼓舞力量是不分中外、无远弗届的,因为它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的。

这部通俗性传记的目的是使读者见到她。只要可能,有关她的事迹都是用她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来叙述的。来源是所有能够找到的她所写的东西,包括数以百计的私人信函。在这些信函中,不少是她写给本书作者的,还有许多是她的其他同事和友人提供的。关于她现存的信件,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尽管数量很多,但远非她的全部通信。她在长期的地下政治活动中养成的习惯,使她对于留下有关她的活动详情的文字纪录十分谨慎。在必要时,她会要求受信人在阅后将信烧掉。保留下来的信件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友情,但往往都不直接涉及时事,或者只是附带地提一下。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青年时代:美国,1907—1913年

第二章家世和早年生活

第三章回国和结婚:1913—1915年

第四章孙中山

第五章为了维护共和:上海—广州,1916—1922年

第六章广州的变局:1923—1925年

第七章继承孙中山的遗志:1925—1927年

第八章1927年的武汉:考验和分水岭

第九章赴莫斯科:1927年8月

第十章在柏林:1928年

第十一章1929年的回国:一场短暂的暴风雨

第十二章再赴欧洲:1929—1931年

第十三章救援革命者:上海,1931—1934年

第十四章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上海,1935—1937年

第十五章抗战岁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第十六章抗战岁月(下):重庆,1941—1945年

第十七章在战后的上海:1946—1949年

第十八章建设新中国:1949—1965年

第十九章“文化大革命”:艰难的日子,1966—1976年

第二十章金色的余辉:1976—1981年

引用及参考书目

人名、地名、专名汉项对照表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青年时代:

美国,1907—1913年

在本书所选用的照片中,有一张中国姑娘的大学毕业照,面容坚毅、眼神深邃。她就是1913年获美国威斯里安学院学士学位的宋庆龄。后来,她成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和助手。1949年,作为另一场更深刻的革命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本世纪末叶,她在快到90岁时,以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与世长辞。

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07年去美国求学,那时还不到15岁。她先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市一所高中上学,不久就到南方,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她在学校里还有一个名字“洛士文•宋”,她的亲密朋友则称她“苏西”——对她的姓氏英文拼法简化而来的jnx 称。那个带点浪漫色彩的名字“洛士文”后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失了,但另一个朴素的名字“苏西”,她却继续经常用于给新老好友们英文信的署名,直到生命的终结。

……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人民文库丛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