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的世界:秩序与历史卷二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美)沃格林(Voegelin,E.)著,陈周旺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48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470740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
——詹姆斯-罗兹
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出生于自由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且首先)在总目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
——施特劳斯
现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学转向,沃格林从开始学术工作起就已经在践行了。
——尤根盖伯哈特
内容简介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进行了一种“治疗性分析”。“秩序的历史产生于历史的秩序”,一切有价值的思想,都产生于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思想最初的冲动,源于要去探析社会问题的来源,寻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兴衰成败对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在沃格林看来,古希腊的悲剧、哲学和历史作品,无一不是这样的忧愤之作。而当城邦的世界最终走向崩溃的时候,给城邦看病听诊的内科医生是修昔底德,而负责治疗的、动手术的外科医生,则非柏拉图莫属。用沃格林在本卷最后一句话来说,这样才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政治科学”。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年生于德国科隆,但他“完全是在维也纳熏陶成长起来的”,而沃格林的学术生命,严格说来,却是在美国度过和完成的。沃格林大学期间主修的是法律,他的导师是名噪一时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师凯尔森,但他似乎更关心“法国、德国哲学家以及天主教神学家的著作”,而在公众眼中,沃格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哲学家。一切地域文化的界限,学科专业的藩篱,在沃格林身上都土崩瓦解。
目录
主编的话
编者导言
序言
详细目录
导论:人与历史
第一部分 克里特人、亚该亚人和希腊人
第一章 希腊与历史
第二章 克里特与亚该亚社会
第三章 荷马和迈锡尼
第二部分 从神话到哲学
第四章 希腊城邦
第五章 赫西俄德
第六章 告别神话
第七章 美德与城邦
第八章 巴门尼德
第九章 赫拉克利特
第三部分 雅典世纪
第十章 悲剧
第十一章 智者
第十二章 权力与历史
索引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希腊与历史
第1节基本问题
对希腊的秩序经验及其符号进行哲学探讨,在今天不免困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我们对希腊文化的实证知识不断稳步增长,新的地平线越来越开阔,最近又破译了迈锡尼B线字体。然而,理论分析与知识进步并不同步。由于迄今陈出不穷的新资料和日新月异的视野,理论分析的滞后,也许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研究现状造成了很多困难,剪不断,理还乱,乃至于导论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不利于弄明白,反而越弄越糊涂。因此,倒不如将那些随着主题自身的展开而产生的理论问题提出来。
但开端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当我们试图去认定、界定我们打算展开的主题之时,这第一个理论问题就应运而生了。当我们批判性地提问,向题的性质马上就一清二楚了:“希腊秩序”、“希腊的秩序经验及其符号”这些语言,到底是指哪一个为了政治行动而以持久形式组织起来的具体社会?否定性的回答是,在古典时代的希腊,我们既找不到像埃及、巴比伦或亚述那样的宇宙论形式的帝国,也找不到像以色列那样的历史形式的社会,在以色列,政治制度和秩序的启示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