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市政建设,
作者: 胥卫平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238000版次: 1页数: 194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271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目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理论难以用于实践、缺乏可操作性、方法上的不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不够充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和评估技术规范研究不足、缺乏案例研究。
本书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并且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在传统的城市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将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进行修正并引入城市经济运行模式中,提出了PESER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运行模型、资源损耗使用者成本现金流量模型以及环境污染损失的确认、计量、评估的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环境污染损失进行确认和计量,尤其针对使其货币化展开了分析研究。以中国西安市为例,运用四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城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价值评价,给出了一个范围值。在PESER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运行模型框架下,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环境系统分析、技术经济、公共卫生、统计学等学科、专业科研工作者的专业读物,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层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盲
第1章 概述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特殊性
1.2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方法论
1.4 小结
第2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环境经济学财富论
2.2 城市环境的概念
2.3 城市环境系统的功能
2.4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手段——指标体系
2.5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型
2.6 小结
第3章 真实储蓄的理论基础及经济模型
3.1 真实储蓄
3.2 对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理论的评述
3.3 真实储蓄应用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
3.4 对真实储蓄测算的修正
3.5 PESER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运行模型
3.6 应用该模型要考虑的几个域外环境影响问题
3.7 小结
第4章 资源损耗价值核算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研究
4.1 可持续收入
4.2 有关矿藏资源损耗核算的基本理论
4.3 资源损耗使用者成本现金流量模型
4.4 净租金计算法
4.5 有关资源损耗价值核算理论应用问题
4.6 小结
第5章 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评估问题研究
5.1 环境污染损失的确认、计量、评估概念框架
5.2 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方法研究
5.3 真实储蓄主要考虑的环境污染损失——人群健康损失
5.4 小结
第6章 健康损失的经济评估研究
6.1 对健康损失评估方法的评述
6.2 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失的经济计量评价研究
6.3 水污染对人群健康危险度评价系统分析方法
6.4 污染损失估算方法的简要流程
6.5 小结
第7章 基于中国西部城市——西安市的实证分析
7.1 西安市社会经济背景
7.2 西安市基本环境状况
7.3 西安市大气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货币计量
7.4 西安市水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货币化计量研究
7.5 西安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健康损失估算结果
7.6 环境污染的域外影响
7.7 资源损耗的分析
7.8 真实储蓄和真实投资的研究计算
7.9 与中国东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
7.10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7.11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
7.12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7.13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政策建议
7.1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 概述
1.1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特殊性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城市体现着人类技术、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也在其中衍生,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城市”这种社会物质系统在获得规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体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为突出,有时甚至很尖锐,其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后,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政府普遍认同为可接受的发展模式,其思想已经成为各国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仍有不同,从作为哲学理念被接受到进入可操作层次之间仍有很大的距离。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即可持续发展应该采用哪些指标来表征以及如何借此评估目前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人们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