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居笔谭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技法 教程,
作者: 程大利 著
出 版 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204205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画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一部雅俗共赏的篆刻读物》、《说不尽的卢浮宫》、《参观爱尔米塔什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美术馆小记》、《周韶华的艺术胸襟》、《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于现代》、《关于曾来德》等文章。
目录
前人高论见玄机
——中国画论中的大成之道
求新何如求永恒
——我的艺术格调观
墨说
——致《中国墨》
抒情写意当信笔
——中国画创作随笔之一
关于“意”
——中国画创作随笔之二
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画创作随笔之三
畅神而已
——中国画的审美特质
中国传统笔墨的当代观
笔墨精神与中国文化
——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在中国国家画院的讲座
中国画存在的独特意义
——兼论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误读
中国画笔法墨法的运用问题
——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的讲稿
中国人的山水观
——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大课的讲稿
关于中国画艺术的随想
——在中央美院高研班上的讲稿提纲
坚持中国画本体精神的纯粹性
——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的讲课大纲
中国画的欣赏问题
——兼答《鉴宝》编辑冯德良先生
试析可染先生的成才之路
感觉认识及其他
——创作杂谈
“温故”与“知新”
吴道子绘画风貌析
书法家的文化见识
——关于朱明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书家的人文修养
——在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的讲座
当以笔墨写高怀
——与吴悦石先生关于笔墨的讨论
关于“中国画复兴”的思考
——与龙瑞先生关于中国画的对话
中国画创作思考录
新是历史的过程美才是永恒的
——答《中国书法学报》编辑
市场经济下的艺术选择
——答《美术之友》编辑
艺术传媒与科学
——应《中国文化报》之邀与邓福星、周宪先生的讨论
在阅读和选择中度过时光
——答《中国墨》编辑
走进当代的美术学
——《美术学博士文丛》序
美育是关系民族素质的大事
——在“北大与美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重历史发展的连贯性
——我看俄罗斯美术
认识能力与作品的深度
——从生活到艺术的一点思考
古典精神的复归
——《范曾泼墨》序
用功至深的好书
——读《中国历代画目大典》
北总布胡同32号
——写给人民美术出版社55岁的生日
《王羲之评传》序
治藏书画察鉴古今
——序《中国书画鉴藏通论》
一部雅俗共赏的篆刻读物
怡性冶情率意为之
——《中国画名家小品集》序
认识大师走进大师
——《大师生活丛书》序
重新认识书写人性的艺术家——董其昌
——《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序
《敦煌石窟艺术》出版记
《中国美术论著丛刊》再版序言
志气平和骨力深稳
——沈鹏先生书法艺术欣赏(代序)
周韶华的艺术胸襟
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于现代
关于曾来德
书法之城
——“王镛书法集》序
吴毅的高度
——《吴毅作品集》序
创造境界
——为周俊杰书法集而写
《胡秋萍书法艺术》序
思想境界人品学识的诠释
——魏紫熙先生画集
说不尽的卢浮宫
马德里的灵魂
——普拉多美术馆参观记
阿姆斯特丹美术馆小记
参观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书摘插图
前人高论见玄机
——中国画论中的大成之道
因为美术编辑的职业,接触并研读画论是我的工作。其实,在成为编辑之前的弱冠之年即已喜好画论乃至先秦文学,但那时并不理解。同一段文字,20岁读、40岁读和60岁读,感觉是不一样的,画家对笔墨的理解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也不相同。起初,以前人所言引路,到一定年龄会验证前人的经验之论。我自幼爱中国画,但对笔墨之道茫然无知,随年事阅历的变化,更兼数十年临池,始知笔墨的崇高。深刻的精神内蕴和由此彰显出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同时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
明代学人杜琼说:“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董其昌在《容台集》里引用了这段话,这里说到了欣赏功能。而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里则认为:“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而稍后于王昱的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里说道:“我家贫而境苦,唯以腕底风情,隐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非外境之所可夺也。”把画画与养生结合,是笔墨艺术的一大属性,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色。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不能“沉缅于酒,贪恋于色,剥削于财,任性于气”等,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