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丛书--拔罐疗法治百病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中医保健,
作者: 葛湄菲,朱庆文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151印刷时间: 2009/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3250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抜罐疗法是流传千年的中医传统疗法,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轻轻松松调理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简单易学,安全可靠。
内容简介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可靠、方法简便、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本书广泛吸取古今医家的拔罐经方、验方及现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掌握和按照手法练习。主要介绍了拔罐基础知识,中医经络、常用穴位和常用手法,重点介绍了拔罐疗法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伤科的应用,不但讲解了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还对各科疾病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辨证取穴,体现了中医辨证治疗的特点。
本书可供中医相关专业医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供对中医自我保健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使用。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拔罐疗法源流
第二节 拔罐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三节 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第四节 拔罐器具的种类
第五节 拔罐方法和治疗罐法
第六节 拔罐疗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 经络腧穴
第一节 脏腑气血的生成与功能
第二节 经脉的分布、循行规律和路线
第三节 拔罐疗法常用腧穴的位置和作用
临床篇
第一章 内科常见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 哮喘
第四节 中暑
第五节 呕吐
第六节 呃逆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胃痛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痢疾
第十一节 便秘
第十二节 头痛
第十三节 胁痛
第十四节 眩晕
第十五节 失眠
第十六节 高血压病
第十七节 冠心病
第十八节 糖尿病
第十九节 肥胖病
第二十节 痹病
第二十一节 三叉神经痛
第二十二节 面神经麻痹
第二十三节 阵挛性面肌痉挛
第二十四节 肋问神经痛
第二十五节 中风
第二十六节 盗汗
第二十七节 癫狂
第二十八节 痿证
第二十九节 黄疸
第三十节 疟疾
第三十一节 癃闭
第三十二节 淋证
第三十三节 遗精
第三十四节 阳痿
第三十五节 脱肛
第二章 外科常见病
第一节 急性乳腺炎
第二节 乳腺增生病
第三节 丹毒
第四节 痔疮
第五节 阑尾炎
第六节 胆绞痛
第三章 妇科常见病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月经不调
第四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五节 慢性盆腔炎
第六节 带下病
第七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第八节 子宫脱垂
第四章 儿科常见病
……
第五章 皮肤科常见病
第六章 伤科常见病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拔罐疗法是以特制的罐或茶杯、罐头瓶、药瓶等代用品为工具,用燃烧、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产生广泛刺激,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并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该疗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使用方便,安全,治疗范围广,疗效迅速且无痛苦和副作用,故不仅临床医师喜用,普通大众应用也甚广,尤其在家庭医疗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拔罐疗法源流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晋代的《肘后方》介绍其用于外科吸脓;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也已有了用它治疗痔疾的记载。当时古人多以牛、羊等的角作为工具,故称其为“角法”。随着这种疗法的发展,它从理论、操作和临床上都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如唐朝太医署在医科中已专门设立了角法(拔罐疗法)科,并规定学制为两年,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在清代以前,虽然罐具、吸拔方法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临床应用却总不离治疗痈疽疮疡这类外科阳热实证的范围。清代的一大突破即是将拔罐疗法应用至内科病症,大大丰富了它的临床适应范围。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详细记述:“以小纸烧见焰,投人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民间疗法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使得拔罐疗法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不仅拔罐方法多样,拔罐形式也扩展至与磁疗、电疗、按摩、针灸、刮痧、理疗照射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适应证也有上百种。拔罐疗法还被传授到日本、朝鲜、东南亚、俄罗斯、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造福于世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