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古诗文基础训练:必修3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语文,
作者: 陈贻博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160000版次: 2页数: 100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549969包装: 平装目录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附录
一、常见文言实词
二、常见文言虚词
三、古今异义词
四、词类活用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蜀道难
一、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远谪西域,居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当时属唐王朝安西都护府),李白就诞生在这里。约5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一说李白生于此),因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已具“四方之志”。25岁出蜀远游,历时l6年,遍览祖国山川,广交朋友,诗歌多抒写怀抱,赞美山水风光,表达真挚友情。因诗名日高,终得唐玄宗征召,42岁时(天宝元年,742年)应诏人京,但只做了一个供奉翰林。因不满朝政黑暗,又恃才傲物,自然不为受他蔑视的权贵所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便毅然自请还山,于天宝三年(744年)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新的漫游,于洛阳与杜甫相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结下至深友谊。李白炼丹隐遁,狂歌痛饮,消磨雄心。反映在诗中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羁的豪壮,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对国事的关切,对民瘼的同情。安史之乱爆发,为参与平贼而入永王李磷(唐肃宗之弟)幕府。肃宗担心永王与他争位,围剿永王。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入狱,后流放夜郎(贵州桐梓),途中遇赦。李白虽遭坎坷,心情悲愤,然而报国之心未泯,几次请缨从军,以征叛贼,赴军途中得病,半道而返,壮志未酬。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族叔李阳冰家中。至死不渝的报国壮怀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反映在李白晚年的诗中。
李白有兼济天下、治国安民的报国宏愿,渴盼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批判黑暗,抨击权贵,追求自由,同情人民,热爱祖国山河。即使纵酒求仙,啸傲山林,也是为了排遣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李白独特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极大的批判现实的力量。李白当时被称为“谪仙人”,后人誉他为“诗仙”。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