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

分類: 图书,建筑,古建筑,
作者: 赵广超著
出 版 社: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137印刷时间:开本: 20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04770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最大的宫殿最长的记忆,
以前,宫殿不容许平民进入,
连记忆也是属于皇帝的。
现在,大家以为已经褪色的历史,
在这里却还是那么清晰。
自1420年正月宫殿落成之后的五百年中,这里前后只住过两个单姓家族的世袭嫡传成年男性(皇帝)。最高峰时期(明代),宫中奴仆(内廷宦官)超过十万,侍女九干。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权力中心,也是最大的规范(礼)和禁约(法)所在。
这座依据着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序所筑成的宫殿之城,正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用木石砖瓦给我们行的最后一个大礼,洋洋723,633平方米,一直留在那里,由一条唯王者才有资格拥有的轴线贯穿,从辉煌的过去,直笔笔地画到现在和未来。
内容简介
北京紫禁城故宫不仅是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皇宫殿建筑群。它位于北京这一著名世界古都78公里的中轴线中心显要的地位,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而早已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关于研究和介绍故宫的大块文章,宏篇巨著已有不少,各擅所长,各抒所见。然而,像《大紫禁城一王者的轴线》这本从历史文化和建筑的轴线,用建筑图解的语言,以图叙说,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读紫禁城故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专书,尚付阙如。可称得上是别开生面的创作。以图画形象的笔法来研究和叙说建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我十分喜欢和赞赏。
作者简介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法国,现从事艺术、设计评论及教育工作。 木作坊中国传统家具研究及发展顾问,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负责人。译作:《游山十日记》(Ten days in the Mountains by Dr Eric Wear)汉雅轩出版。著作:《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笔记清明上河图》、《一章木椅》均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序
前言
背景
材料
神圣的轴线
天子五门三朝
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第一个庭院——太和门广场
太和门
太和门广场的空间设计
太和殿广场
外朝格局
礼仪的伴奏
保和殿
光绪大婚图
严格限制出色设计——角楼
从太和殿看宫殿装饰
天空下的三大殿
再看台上太和殿
色彩
屋顶
朝廷既是政府架构
也是宫殿建筑结构
私密
得体
具体的平衡
军机处
养心殿
皇帝的一天
后三宫
乾清官
东西六官
御花园
后廷东西路及东西六宫
附记建福官花园
后语
鸣谢
参考书籍
书摘插图
神圣的轴线
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的中心点,甚至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点),正正就是让一条最可怕的直线贯穿(从南面永定门到北面钟楼差不多八公里)。这样强大的自然力量,一般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古人相信这股力量,惟有王者莫能驾御,唯奉天者才够资格将可怕的直线承运为充满威仪、可敬可畏的庄严直线。
除亲王官衙及庙宇等具特权的建筑外,一般民居布局,纵使是坐北向南,大门入口也会按风水的利弊而开设在东南的方位,以避开正南吹来的罡风。
这里是从紫禁城正门(午门)到后门(神武门)的一段轴线,在大小不同的宇,再加上两旁延展开去的殿宇陪衬(辅弼)下,大片匍伏在地平线上的宫殿群按节奏冒起不同高度的节点,令原本僵直的空间变得像有生命似的起伏流动。现代的建筑学者将轴线上一座座不同高度的宫殿视为古北京城的中央脊椎,古代中国人形容得更玄妙,认为是从大地本身所涌现的王者意象——龙的气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