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蕨类植物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植物学,
作者: 杨逢春,梁淑云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853715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蕨类植物是海南岛植被的重要成员,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热带季风频繁,加之周围马来亚植物区、印度植物区、中南半岛植物区、东亚植物区等植物区系对本区植物组成的影响,海南岛蕨类植物形成了多区系杂合、多途径演化、集中式分布的特征。它们或占据了热带山地雨林的地被层,或与其他植物一起形成中间层,在整个海南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编著者充分将地质学与植物学两个学科,两个跨度极大的专业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研究值得肯定与鼓励,同时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此研究摆脱了传统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模式,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地质历史的进程中,从宏观层面与专业角度阐释了岛屿蕨类植物的演化。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海南岛自然分布的蕨类植物35科,123种(变种),附彩图460余幅,每个种(变种)均有形态特征、岛内分布、生境、海拔的描述,绝大多数的种附有植株形态。孢子囊群、拳卷叶图片,部分种附有根、茎图片。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介绍了海南岛自然地理、海南岛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以及海南岛蕨类植物生存状况,各论介绍了海南岛各科蕨类植物。
本书是第一部介绍海南岛蕨类植物的专著,集科学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可供植物科研人员、相关学科科研人员以及广大的植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海南岛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 海南岛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
第三章 海南岛蕨类植物生存状况
各论
松叶蕨科Psilotaceae
石杉科Huperziaceae
石松科Lycopodiaceae
卷柏科SelagineIlaceae
木贼科Equisetaceae
瓶尔小草科OphiogIossaceae
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
紫萁科Osmundaceae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里白科GIeicheni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姬蕨科Dennstaedtiaceae
陵齿蕨科Lindsaeaceae
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中国蕨科Sinopteri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水蕨科Parkeriaceae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槲蕨科D~nariaceae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桫椤科Cyathe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叉蕨科Aspidi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
水龙骨科PoIypodiaceae
禾叶蕨科Gmmmitid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总论
第一章 海南岛自然地理概况
1.海南岛自然地理概况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大陆边缘海的大陆架上,以浅海与大陆分开,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岛屿。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2.地质发育与地形地貌
海南岛已知的最早的地层年龄是18亿年。海南岛白第四纪起才逐渐与大陆分离,因此海南岛地层发育较齐全,从中元古界长城系到新生界第四系,除缺泥盆系和侏罗系外,其它地层均有分布。从印支期直至燕山期,海南岛一直处于剧烈的地质活动之中,直至燕山晚期,岛屿南部的地质活动才趋于稳定,但在“王五一文教”断裂带以北地区仍发生强烈的玄武岩喷发。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在丘陵分布地区,形成局部避风避寒的地形。岛北部是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组成的宽广台地,海拔50m以下,有近代火山锥。海南岛的山脉多数海拔在500~800m之间,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m,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是由1.4亿年前早白垩纪酸性火山岩喷发构成的高大山体。海南岛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
海南岛主要以砖红壤为主。砖红壤是在热带季风气候的水、热条件和生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育而形成的,是强烈脱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00~500m以下的丘陵及台地上,土体深厚,呈红棕色强酸性反应,pH值4.5~5.5左右。当前多为次生植被所覆盖,一般比较干燥,肥力不高。西南部阶地主要为燥红土、褐色砖红壤区,地上植物生长旺盛,旱季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下来,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