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媾和与中国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军事史,
作者: 王蕾著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26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2346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了推动中国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继续拓展和深入,促进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选择对外方针提供政策咨询,我们着手编辑并出版了这套“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此套丛书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中国学者的最新专题研究成果,也有国外冷战史研究译著,以及口述历史著作。丛书将持续编辑出版下去,以期集中反映中国学者冷战史研究的面貌,拓宽中国冷战史学者的思路,开掘冷战史研究的新材料。
作者简介
王蕾,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曾撰写《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众神之乡——追踪古希腊文明》,并参加《中韩关系史》(现代卷第5-7章)、《日本史演义》(第1-5回)、《东亚的历史剧变与重新崛起——东亚现代化进程》(日本: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等书的写作。
目录
绪论
引言
第1章 缘起:罗斯福“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及其困扰
第一节“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日纠葛
第二节罗斯福的东亚蓝图:“使中国成为大国”
第三节困扰之一:苏联在远东的意图
第四节困扰之二:调停国共纠纷的失败
第2章对日媾和早期提议的流产
第一节对日媾和的提起
第二节美国政府内就对日媾和的分歧与PPS10的出台
第三节对美国媾和提议的国际回应
第四节进退维谷的中国政策
第五节凯南的远东政策观念
第3章 “反转”对日占领路线
第一节压制日本:战时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反转路线”之争
第三节围绕反垄断法案的较量
第四节东京会谈
第五节“反转”占领路线与NSC13/2的出台
第六节英国的应变
第4章 “等待尘埃落定”与对日媾和
第一节“等待尘埃落定”
第二节对日媾和的重提
第三节日本的经济出路与中日贸易问题
第四节新的变化
第5章杜勒斯的斡旋与旧金山和会的召开
第一节朝鲜战争与僵局的打破——杜勒斯初访东京
第二节盟国对“七项原则”的反应与中国代表权问题
第三节杜勒斯再访东京
第四节太平洋安全问题的解决
第五节英美的分歧与杜勒斯伦敦之行
第六节旧金山和会的最后准备
第6章 旧金山和会、吉田书简与对日和约的生效.
第一节旧金山和会
第二节围绕伦敦谅解的分歧
第三节杜勒斯第四次访问东京与“吉田书简”的出台
第四节行政协定的谈判
第五节日台条约的谈判与旧金山和约的通过
结论:美国在东亚的历史镜像与美国对日媾和中的中国因素
史料文献与参考论著
1.史料文献
2.参考论著
书摘插图
第1章 缘起:罗斯福“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及其困扰
第一节 “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日纠葛
所谓“门户开放”,简单地来说,是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以利他国参与,实现机会共享。门户开放一般是针对经济贸易活动。美国立足于亚洲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提出了对华“门户开放”的政策原则(Open Door Policy)。这一原则,将此后美国与东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之问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门户开放”原则的提出
对华“门户开放”的建议最早是由英国向美国提出的。时间是1898年3月。当时,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清政权摇摇欲坠,内有地方割据之患、外临被列强瓜分之险,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华最大既得利益者的英国向美国建议,希望美英一道采取联合行动,维持清政权,维持列强在华均势。
但是,当时美国并没有接受英国的建议。因为此前的2月15日,在古巴发生了“缅因”号事件,使美国正处于对西班牙战争的边缘,无暇他顾。而且,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已经壮大并已超过英国,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总统也不想美国再像过去那样继续追随英国,充当仰人鼻息的“合伙人”。所以,麦金莱答复英国大使,他没有看到有什么重大威胁,使美国必须打破传统的对华不介入政策。
除此之外,美国商界对实现这样的政策也颇有疑虑。虽然美国一向主张自由贸易,但是,美国这几年的经济繁荣与麦金莱总统的产业保护政策不无相关。有一部分人担心如果美国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在中国投资建厂,尤其是有利可图的纺织厂,会加大美国国内工业供应市场的竞争压力。
不过,美国驻华公使馆和有在华利益的商贸集团却担心列强在华急剧扩张、瓜分中国的态势,会使得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在华没有确定势力范围的美国失去中国市场。他们反复敦促美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当时的驻华公使田贝(Denby Charles)提醒华盛顿,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议会方面,以亨利洛奇(Henry C.Lodge)参议员为代表的一些帝国主义政策的支持者也积极鼓动美国介入中国事态。洛奇在参议院直截了当地表示,“全欧洲都在攫取中国。如果我们自己不立足于东方,那么,我们必须从中取得我们为了繁荣的广泛的贸易以及我们能希望从中找到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新市场的唯一广大地区,实际上将永远对我们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