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谋文丛:第二辑解厄学(经典珍藏版)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谋略,
作者: (北宋)晏殊原著;马树全注译
出 版 社: 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6099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天下无谋贰
子学:给予玄机之多赢智慧;
仕赢学:为官从仕之常赢心法;
解厄学:解困避祸之福禄锦囊;
观人经:察人用材之八观绝学;
势胜学:大智用势之独赢心卷;
贾学:古代经商之谋世智慧;
谏学:说行天下之沟通胜术;
韧学:(韧)行世间之终赢柔术;
御学:用人谋人和人之秘笈;
霸学:以势取利之王霸权谋;
制衡学:人生曲途之便捷赢学。
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享极盛名;如此骄人之成就,非上天庇佑,乃深通解厄脱困之道也。——清曾国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闻钟
内容简介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位古代智者避祸解困八途,避害趋利之至境,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历居要职,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更通避祸解厄之学,因此生前身后,俱获显要殊荣。一生平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 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目录
藏锋卷一
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善隐藏锋芒者,趋利避害,解厄脱困。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虎行似困,鹰立似睡,乃处世至境。
志向远大的人谦逊是常态。
人可无名,不可无仁无德。
放弃比索取更需智慧。
内敛藏锋者,永处于上风。
隐智卷二
智谋可以消减困厄,却不能根除困厄。
上智不为人知,方可出奇制胜。
自私者常处困厄之境。
实在的好处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不洞察世情与人情,势必阻碍丛生,困厄不断。
祸患不因无智而生,常常因智而起。
戒欲卷三
贪欲之根,祸患之源。
君子能审时度势,不让欲望左右,所以能够消灾解厄。
不遵从自然法则,任私欲膨胀,毁灭便不远了。
智者从不小看一念:一念之失,生死之别。
贪欲无穷的特性,使困厄永伴。
冲动是失败的人共同拥有的一种特质。
对待欲望的不同,使君子坦荡,小人戚戚。
省身卷四
有自知之明者,常处困厄之外。
学会取舍,是解厄之学。
人之差距可以通过省身来弥补。
律己严,待人宽,乃避祸的处世之道。
慎重行事,遵循正道,可以长久。
省身可使弱者变强。
求实卷五
务实保长远,虚名易溃失。
坚持与求实是成功者的共同特点。
金科玉律只存于书本中.不存于实践中。
贪近者愚,求远者智。
求实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避祸的根本。
求实不是求取圆满,而是尽量减少缺憾。
智者顺天行事.故远离祸患。
聪明往往致祸,智慧却使祸患远离。
慎言卷六
言多祸藏,沉默胜金。
一言可兴邦,亦可亡身。慎言者智。
君子不说假话,但实话却使处境不妙。
听其言知其意,可断其行。
弱者不可以潇洒为先,当以存身为要。
人无信,勿听其言。
无涉机密,远离祸患。
节愤卷七
先驾驭情感,再驾驭人生。
放纵情感,如纵祸患。
友情贵在真诚,纵友则见拙,不智也。
惩恶扬善缺一不可.交替互用方可应变制胜。
一天怒成灾,人怒成害。
君子戒悲,小人戒忧。
做大事就要割舍情感,否则为情所绊,事情就不会顺利。
向善卷八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
向善戒恶,行事之要。
识人当观其行,见其细。
大善者,不计毁誉,不图善名,方成大事。
与小人结交,困厄近矣。
取利弃道,祸患不远。
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于方法。
书摘插图
藏锋卷一
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事典]不避苦难的王尊
西汉时,涿郡高阳人王尊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叔父生活。
王尊历尽艰辛,年纪稍长便在草泽中牧羊。一次,他暗自哭泣,他的叔你发现之后,痛声对他说:
“你是不幸的,可要活下去,就必须学会坚强啊。我们是穷苦人家,如果你再自暴自弃,就更无出头之日了。”
叔父耐心地开导教育他,王尊渐渐有了笑容。他从此暗自用心学习,后来竟学会了读书,有了不少的学问。
王尊13岁的时候,凭借其才学做了家乡管理监狱的小吏。当他人引为奇事,有人便问王尊道:
“你自幼不幸,天天牧羊,你的学识难道是天生的吗?”
王尊回答说:“学识自然不会天生,而是我忙里偷闲苦学而来的。既然人的苦难不可闪避,那么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为何不发奋进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