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
作者: 王浩 等著
出 版 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2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411498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明晰了我国目前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概念及其属性,讨论了科学的城市湿地公园类别划分以及相应的营建模式、生态技术应用和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等内容,并据此提供了两个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案例。 本书吸取多学科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图文并茂,系统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保护区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本书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属性及分类进行了探讨,明晰了我国目前城市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和技术应用,同时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
本书吸取多学科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图文并茂,系统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保护区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王浩,男,1963年出生,江苏省姜堰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南京林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博士,林业工程博士后。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编委、《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编委、《风景园林》编委、《林业科技开发》编委、《建筑教育》编委。先后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主持完成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1 湿地与城市湿地
1.1 湿地与湿地公约
1.1.1 湿地的定义
1.1.2 湿地公约
1.1.3 湿地的特征与类型
1.1.4 湿地的分类方法
1.1.5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
1.2 城市湿地概述
1.2.1 城市湿地的定义
1.2.2 城市湿地的特征
1.2.3 城市湿地的功能
1.2.4 城市湿地目前的状况
1.2.5 城市湿地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1.3.1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原则
1.3.2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内容
1.3.3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策略
2 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
2.1 相关概念与定义
2.1.1 公园的解释
2.1.2 国家公园的概念
2.2 湿地公园概述
2.2.1 湿地公园的定义
2.2.2 湿地公园的界定标准与基本要素
2.2.3 湿地公园与其他湿地景观区的区别
2.3 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分类
2.3.1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2.3.2 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的要素
2.3.3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
3 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与应用
3.1 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1 完善城市湿地理论体系
3.1.2 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际问题
3.2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3.2.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3.2.2 国外湿地公园的分类与实践
3.2.3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趋势
3.3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3.3.1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3.3.2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立法
3.3.3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
3.4 城市湿地公园的类型
4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
4.1 保护区模式
4.1.1 实例一:香港湿地公园
4.1.2 实例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4.1.3 实例三:上海崇明东滩国际湿地公园
4.2 水体维护模式
4.2.1 实例一: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
4.2.2 实例二:厦门马銮湾湿地公园
4.2.3 实例三:兰州银滩湿地公园
4.2.4 实例四:东营广利河湿地生态公园
4.3 休闲公园模式
4.3.1 实例一:南京玄武湖景区
4.3.2 实例二: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4.3.3 实例三:泰安天平湖公园
4.4 废污回用模式
4.4.1 实例一:成都活水公园
4.4.2 实例二:徐州九里湖湿地公园
5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方法
5.1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原则
5.2 城市湿地公园营建控制要素
5.2.1 功能要素
5.2.2 生态要素
5.2.3 景观要素
5.2.4 人文要素
5.2.5 交通要素
5.2.6 安全要素
5.3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及景观特色塑造
5.3.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5.3.2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塑造
5.4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技术
5.4.1 湿地公园的选址
5.4.2 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设计
5.4.3 水体面积及水位控制
5.4.4 土壤改造技术
5.4.5 植物配置
5.4.6 雨水滞留利用
5.4.7 水岸设计
5.4.8 建筑及设施设计
5.4.9 湿地公园的生态管理
6 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
6.1 生态旅游概述
6.1.1 生态与旅游
6.1.2 生态旅游概念
6.1.3 生态旅游系统
6.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6.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6.2.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
6.3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与一般原则
6.3.1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
6.3.2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特点
6.3.3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一般原则
6.4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
6.4.1 湿地公园规划与相关规定
6.4.2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体系
6.4.3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理论
7 规划案例(一)——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
7.1 分析与评价
7.1.1 区位评析
7.1.2 现状分析
7.1.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7.1.4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1.5 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7.2 目标与发展战略
7.2.1 规划指导思想
7.2.2 目标与定位
7.2.3 规划理念
7.2.4 规划基本原则
7.2.5 旅游主题形象
7.2.6 旅游项目策划
7.3 支持系统规划(1)——前提与基础: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7.3.1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1):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功能分区
7.3.2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2):廊道的建立和水陆生态系统的连接
7.3.3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3):水体景观规划
7.3.4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4):环境保护
7.3.5 湿地公园物种保护
7.4 支持系统规划(2)——核心产业: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7.4.1 景观分区及旅游景点规划
7.4.2 旅游容量控制
7.4.3 旅游线路组织
7.4.4 旅游设施规划
7.4.5 基础设施规划(道路交通)
7.4.6 基础设施规划(其他基础设施)
7.4.7 安全防灾规划
7.5 支持系统规划(3)——愿景:下渚湖湿地公园社区的复兴与发展
7.5.1 居民社会调控
7.5.2 经济发展引导
7.6 保障实施
8 规划案例(二)——浙江湖州长田漾湿地公园规划
8.1 基地背景分析
8.1.1 城市概况
8.1.2 太湖旅游度假区概况
8.1.3 基地现状分析
8.1.4 总体分析与评价
8.2 总体规划思路
8.2.1 规划主题
8.2.2 规划依据
8.2.3 规划理念
8.2.4 规划原则
8.2.5 规划技术路线
8.3 规划布局
8.3.1 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8.3.2 分区及典型景观规划
8.4 基础设施规划
8.4.1 道路交通规划
8.4.2 服务设施规划
8.5 旅游路线规划
8.5.1 一般旅游路线
8.5.2 景区内特色旅游路线
8.6 植物景观规划
8.6.1 规划原则
8.6.2 树种选择
8.6.3 分区树种规划
8.7 游人容量计算
8.8 综合技术指标
8.9 规划分期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湿地与城市湿地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控制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动植物的重要基因库,并为无数依赖湿地的动植物提供水、主要食物和栖息地。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此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城市湿地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特别是水鸟)提供野生生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湿地与湿地公约
湿地,顾名思义为有水潮湿的土地,“水”与“土”均是构成湿地的重要因子。它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类型,“是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区。”
1.1.1湿地的定义
对湿地从特定方面进行描述就可以形成湿地的概念,它是对湿地本质特征的抽象。由于研究的目的、观察的角度以及应用对象的不同,世界各国给湿地所下的定义多达50多种。根据这些定义的不同性质,大致可将其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大类。
1)狭义的湿地定义
狭义的定义把湿地看做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1956年由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为保护候鸟及鱼类资源而提出:“湿地指的是被浅水、暂时或问歇水体所覆盖的低地……它包括以出露植被为明显特征的浅湖和池塘;但是不包括永久性河流、水库和深湖泊的水面,以及那些对湿地植被生长没有什么效果的暂时性水面。”这一定义列出了湿地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湿地水文和湿地植物。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将上述定义进一步修改为:湿地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其地下水位通常达到或接近地表或处于浅水淹覆状态。湿地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属性:①水生植物占优势;②基底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③长期或季节性为水淹没。其中包括湖泊在低水位时水深2m以内地带,这意味水深超过2m的湖泊不能纳入湿地的范畴。这一修改又指出了湿地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即湿地土壤。
……